年逾一甲子,在被稱為共和國農機工業長子的中國一拖集團大院里,11月6日開出一班中亞班列,由40節貨運平板車組成的專列,滿載各類“河南造”從洛陽一路向西。約132個小時后,這班首次運行的列車上的貨物將從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分撥至中亞地區的3個國家。
“洛陽站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專用鐵路增加20英尺、40英尺標準箱運輸業務。”今年8月24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簽發文件中的這幾十個字,給中國一拖這個老牌國企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集裝箱運輸業務”,這意味著一拖鐵路編組站,這個目前省內唯一隸屬于企業的國家二級鐵路編組站有了新的業務資質,進而讓打造洛陽首個陸港多式聯運物流中心,完成鐵路內陸港貨物直達海外、直通海港的“貨運一票制”模式有了實現的可能。
11月6日16時許,首列從中國一拖集團發車的中亞班列正式啟程。在這趟專列上,有來自洛陽、豫西片區乃至河北等周邊省份共計60個集裝箱的貨物,包括汽車玻璃、機電產品、地板磚、陶瓷潔具等。約132個小時后,這趟來自中原腹地的貨運列車就將從阿拉山口跨出國門,并將在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完成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3國的分撥。
“如果把‘一帶一路’倡議比作一趟滿載機遇的大客車,我們的嘗試就好比在洛陽設下了一個停靠站牌。機會不等人,只有去爭取才能有所收獲。”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及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落地所帶來的機遇,中國一拖集團董事長趙剡水這樣比喻。他告訴大河報記者,中國一拖目前正在著手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服務業轉變,而怎么利用現有高規格的鐵路編組站為老國企的轉型發展服務,一拖人正在進行全新探索。“決不能捧著金飯碗去要飯。”趙剡水說。
對于未來一拖編組站的發展,記者在現場也看到了“三步走”的計劃方案。“洛陽—中亞國際集裝箱專列”,班期每周1~2列,并實現常態化運營;“洛陽—青島港鐵海聯運國際集裝箱班列”,班期每周1~2列,并實現常態化運營;承接中歐班列(鄭州)甩掛點,納入中歐班列運輸體系。
據了解,未來,向班列運送集裝箱的貨運卡車在洛陽高速收費口下站,或許能獲得過路費打折的優惠。目前洛陽相關部門已著手制定包括給運送集裝箱的卡車提供補貼等政策,為這一班列未來的發展壯大提供幫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