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工45年的廠齡比我的年齡都要大,我與公司15年的風雨同行,不算太長,可也不算太短。要說這15年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臨工的產品越來越走向世界了。問我怎么知道的?不是報紙,不是電視,不是互聯網,而是因為我每天都要和發車單打交道。
本文作者山東臨工員工莊磊
記得15年前,臨工剛剛突破年產銷5000臺大關,我也完成了由一名退伍兵向一名臨工護衛隊員的華麗轉身。每天一進公司大門,就能感受到身邊的人有一種發自心底的自信和驕傲,像駿馬踏上草原,像雄鷹振翅高空,那是完成了不可能任務凱旋歸來的勇士才有的獨特氣場。為了盡快成為這個集體的一分子,一切從零學起:規章制度、查車、驗貨、整機發車……從那時起,發車單就成了我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時來公司提車的客戶也好,專職提車人員也好,都是拿著一張手工填寫的增值稅發票當整機出廠的出門證。上面填寫著的客戶收貨地址大都是山東附近的幾個省,距離遠一點的,也不過是東北,西北。那時每天都能收到十幾二十幾張這樣的發票,幾百萬的發票在手里拿著,感覺像拿了幾百萬的現金,美美的一邊點數,一邊問班長,咱們公司的產品出口過沒?班長想了想說,這幾年出口過好幾臺!嘿!咱們臨沂小地方的產品還能賣到外國去,真不簡單!
隨著臨工發展,整機用發票出門已經成為了歷史。現在我們的整機發車改用的是《山東臨工產成品發貨單》,雖然只有窄窄的十幾公分寬,可這是聯網的,編號不重復,配置清晰,車型準確,收貨地址也豐富起來,全國各地都有……出口車也多了起來。
時間在飛逝。到了2010年,臨工產品的落腳地好像一下子豐富了起來。出口車的發車單有編號,有蓋章,日期對,發往哪里?陌生的地名突然看不懂了!這咋辦?學英語!Oman阿曼,Indonesia印尼,Mexico墨西哥……連Timor-Leste東帝汶這樣冷僻的地名都學會了。雖然看到臨工產品走向越來越多的地方,但是心里仍然有那么一點小失落,一點小遺憾。
莊磊在認真核對發車單
直到一個冬天的晚上,風冷的刺骨,提車的師傅們都早早地把活干完收工回去了,公司南大門靜悄悄地結束了一天的繁忙。我也以為不會再有人提車的時候,來了一撥客人,要提兩臺916,出口的。接過發車單,我突然愣住了,Japan,仔細瞅瞅,沒錯,的確是Japan!原來提到工程機械,日系工程機械產品似乎都是頂級的存在,現在,我們的產品能夠銷售到他們的本土市場,我的心突然感到一股熱流在涌動,一種自豪感在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里都能散發出來。來提車的客人似乎感覺到我們的情緒,同是作為中國人,我看見他的眼睛里也閃爍著驕傲的神色!
現在,美國訂單也不稀奇了,俄羅斯市場一下就是幾百臺的訂單……每當我拿著厚厚的一疊發車單結束一天的工作,才真正體會到山東臨工已經大踏步走向國際化!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