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卡特彼勒已經擁有超過350家本土供應商,它們不僅與卡特彼勒建立了長久而深厚的伙伴關系,有些還在卡特彼勒的支持下實現(xiàn)了飛躍式發(fā)展,成為領域里的龍頭企業(yè),甚至走出國門,在海外大顯身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卡特彼勒在華的首家供應商——徐州巴特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特)的“出?!惫适隆?/p>
卡特彼勒挖掘機
初出國門:進軍泰國
1995年,巴特正式與卡特彼勒簽約,成為其在華的首家供應商。自此,這家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yè)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憑借 “誠實、卓越、團隊協(xié)作和承諾” 的企業(yè)價值觀,巴特從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17人小企業(yè),逐步成長為擁有國際技術實力的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并得到卡特彼勒的一再認可。
隨著公司業(yè)務不斷擴張,2012年巴特公司的管理層開始考慮試水國際市場,他們將目光瞄準了泰國。2012年一整年時間里,巴特公司董事長高二慶多次率領項目小組奔赴泰國進行實地考察,走訪當地政府,與多家企業(yè)洽談。買地、奠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泰國分公司從想法落成現(xiàn)實。2013年,巴特正式進軍泰國,取名為星巴特(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巴特)。為了與卡特彼勒有更好的協(xié)作,星巴特將工廠地址選在了卡特彼勒泰國工廠的對面。2014年,星巴特正式投產。
施工中的卡特彼勒設備
初戰(zhàn)遇劫:遭遇本地化“滑鐵盧”
星巴特的建立初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然而企業(yè)的經營之路卻并不輕松。中泰兩國的文化差異,加上機具零件的技術門檻,讓成立不久的星巴特遭遇了本地化難題,導致星巴特工廠在2015年出現(xiàn)了罕見的質量問題。
這類事件在運營了二十多年的巴特中國工廠從未出現(xiàn)過。在國內巴特一直堅持聘用經驗豐富的本地員工,他們對于零部件質量把控有著豐富的經驗。但在泰國這一嶄新的市場,巴特的本土化發(fā)展遇到了困難。
卡特彼勒平地機
扭轉困局:人才和管理雙管齊下
為改善這一狀況,星巴特的管理團隊迅速制定了解決方案,試圖從人才發(fā)展和制造流程兩方面入手,扭轉困局。為實現(xiàn)人才本地化,領導層首先明確了包括管理和技術崗位在內的七類關鍵崗位。其次,在公司內部建立了“1+2”的人才管理培訓方案——即由一名中方管理人員擔任導師,對兩名泰方員工進行操作指導和在崗培訓。2016年,公司將6名泰方管理人員派往徐州工廠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深入了解卡特彼勒所堅持的制造理念,和巴特自身的企業(yè)文化。
他們在回國后順利將這些理念傳遞給了泰國本地員工,從而幫助整個星巴特團隊提升了管理能力。此外,通過在工作之余開展的一系列團建活動,中方和泰方的管理人員們也逐漸建立了良好的互信關系。
在生產方面,星巴特的領導團隊通過設計標準化的工作流程表和作業(yè)指導書,幫助泰方員工快速學習公司的生產流程,掌握產品質量要求。這一措施也幫助泰方員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xiàn)了星巴特與巴特徐州工廠齊頭并進的發(fā)展局面。
卡特彼勒挖掘機
今日巴特:效率和品質齊飛
三年后的今天,星巴特的業(yè)務已經走上正軌,中國領導團隊的成員也慢慢淡出了關鍵崗位。目前,星巴特有8名來自中國的管理層人員,比成立之初減少了9名。同時,更加本地化的管理體系,使員工溝通效率大大提升,產品質量也逐年提升。
巴特公司董事長高二慶表示:“過去三年中,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積累了豐富的人才管理經驗。我們很高興能夠走出國門,同卡特彼勒一同攜手,贏得全球市場。”
巴特開拓泰國市場的故事,只是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卡特彼勒的供應商們不斷積累著多元文化管理經驗,解決各式各樣的棘手難題,培養(yǎng)更有實力的團隊,以推動公司更長遠地發(fā)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卡特彼勒將繼續(xù)攜手我們的合作伙伴,共譜發(fā)展華章,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