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振興投資將有望成為貫穿2010年全年最為重要的投資主題之一,建議投資者利用市場調整的契機,進行積極布局。
200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0年經濟工作目標,即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擴大內需以增加消費需求為重點、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
我們認為:2010年政策導向將呈現出三個轉變和一個堅持,即從全方位的經濟刺激計劃轉變為以區域為重點的經濟刺激計劃,從發展傳統產業轉變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從大幅波動的季度信貸投放轉變為更加平穩的信貸投放。與此同時,繼續堅持對于消費相關的刺激政策。
區域振興或成新引擎
從保增長到穩增長,一字之差卻可以看出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而逐步改善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激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潛力是優化經濟結構的關鍵。
在通過產業振興經濟的途徑之外,區域振興可能會成為今年促進中國經濟繼續回升向好的新的重要引擎。繼去年多個行業振興計劃出臺后,國家區域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躍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助力中國從過度依賴外貿的外延式發展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如果說十一大產業振興規劃已編制了一張大網,基本上將國民經濟中各個行業全面覆蓋,那么,區域振興規劃就是發揮各地區的區位優勢,最終實現拉動全局的最有力保障。可以預見,區域經濟的振興是直接刺激經濟恢復的有效方式,而區域擴散是走向成熟階段的一個重要經濟特點。
區域經濟高效配置資源
所謂區域經濟,是指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區域經濟增長的實質是使區域內外的各種生產要素充分地流動和更加高效地配置,從而實現經濟總量的增加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振興的背景下,2009年中國經濟呈現出"V"型走勢,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困境,實現了全年保8的增長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中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功不可沒。4萬億一攬子擴大內需的經濟刺激計劃到目前已投入的近2萬億元資金中,大部分投入到了中西部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中去了,有力地促進了中西部經濟的快速恢復和發展。中部6省、西部地區正享受著國家資金和政策的高度關注,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的開工,使這些區域從"經濟大后方"一躍成為一季度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中部正成為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主陣地。根據有關部門測算,最近兩年僅廣東、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轉出的產業總值就將達1.4萬億元。安徽、江西、湖南等省都表示,要主動出擊,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
關注資源富集地區
從資源大開發來看,中西部地區是我國自然資源富集地區,煤炭、天然氣、鐵礦以及有色金屬礦產,還有石油資源等十分豐富,在擴大內需政策的刺激下,中西部這些關鍵性礦產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采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巨大的投資需求,確保了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需求,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和全國影響能力的新能源基地。再從基礎設施建設看,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重點是中西部的基礎設施項目,號稱""項,大的70%,據統計,2009年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18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為4689億元。在這些投資的帶動下,中西部經濟得到快速增長。
未來中西部地區將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已經比較高了,據統計2009年我國東部地區(包括東北地區)可能達56.8%,已經走過了所謂45%-55%的城鎮化高峰發展時期;以二產和三產合計就業人員比重看,工業化也高達70%,基本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而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僅為40%左右,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工業化水平僅為53%,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符合現階段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總體階段要求的。
對于中部地區,城市化進程加速,消費服務業將極大受益。西部地區的基礎相對薄弱,投資者需要關注政策傾斜的方向,以及自身具有的產業優勢。中西部地區將出現三類熱點地區:資源富集地區,如內蒙(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陜北、山西、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格爾木鹽湖開發等;老工業基地,如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成渝地區城鄉一體化改革實驗區、關中-天水開發區;區位和農業相對優越地區,如北部灣、天山南路經濟區、青海湟水河流域、環鄱陽湖經濟區、皖江經濟帶等。
考慮到區域經濟開發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受益的首先是當地基建類企業;其次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新區開發后將帶動其土地價格升值,具有土地儲備的公司將會受益;第三是新區在建成運營后,其主要產業將會受益于政府扶持而所給的優惠政策。同時我們應該關注后續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和相應金融、財稅等實質性配套政策的落實,最終投資標的的選取取決于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潛力、資源稟賦和政策傾斜力度。我們最為看好新疆、上海、安徽等區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