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個半人”起步,柳工用15年時間,將品牌楔入印度市場,扎根并生長。2017年柳工印度銷售額增長超過50%;蟬聯5噸級裝載機市場冠軍10年;躋身印度平地機市場三甲;拿下了印度10大建筑商中的7家……
在印度15年,柳工經歷了什么,面對未來,柳工如何思考、怎樣行動?
聽柳工印度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松一一解讀。
關于印度的產業地位
印度對全球任何積極踐行國際化戰略的制造商而言,都是必爭之地。甚至可以說,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中國市場,全球工程機械企業都有希望在此分享20-30年的發展紅利、鞏固自身在全球產業的地位。
一方面,柳工在印度,大有可為。另一方面,雖然印度市場充滿潛力和機遇,但國外品牌,特別是中國企業在此面臨的巨大挑戰,已經遠超20年前外資制造商拓展中國市場時的難度。很多國際品牌在印度已布局多年,使印度用戶對產品、服務的接受“門檻”非常國際化;同時,多元化的選擇,也讓印度用戶在進行采購決策的時候,比絕大多數新興市場用戶都更為在意投資回報率。
關于增長秘訣
實際上2014年以前,柳工在印度的盈利始終承壓。但柳工是“長線型”企業,在投資印度之初,就在以“不計一日得失、不論一時成敗”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地踏穩每一步。這其中不乏虧損、交學費,但我們學到了最寶貴的經驗,這也是最終將柳工推進增長通道的重要力量——看清市場、抓住用戶。這句話的核心不在于銷售,而在于重視、讀懂和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過去幾年,乃至未來數年,這都會是柳工印度的核心戰略。
此外,中國企業拓展印度時往往會面臨人才匱乏的窘境,而近年來,柳工在印度不僅迎來一批對業務有深入了解中國員工,也構建了堅實的本地人才階梯,目前印度柳工的300名員工中,90%以上為本地人才。
關于柳工的競爭優勢
印度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仍未被完全滿足,用戶價值鏈上的大量“留白”都在等著我們填補。比如,在印度裝載機行業,柳工最初避開了競爭最為激烈的3噸級市場,率先攻入5噸領域,至今仍維持著市占率第一的位置;到2020年,柳工會對印度裝載機市場發起全面沖擊。
自進入印度時,柳工就著眼未來,進行產品線、后市場布局。圍繞用戶需求,我們充分考慮了未來用戶需求的變化,也由此構建了一個以用戶價值鏈為核心的,具有成長性的全套解決方案。這個全套解決方案的前提是“本地化視角”,其次是構建一個真正由用戶需求觸發的產業鏈條。
如果說,柳工印度擁有哪些競爭優勢的話,我想就是“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
關于未來
在印度,只有進入“10億元”俱樂部的制造商,才算真正建立了基本的用戶知名度。銷售額達10億元、銷量突破2000臺,也是柳工印度到2020年必須實現的目標。
業績指標是短期的,本地化戰略是長期存在的。怎么才算是成功的本地化?這和柳工的國際化戰略密不可分。
未來,柳工會是一家靠文化、愿景、DNA凝聚和確認歸屬感的企業,而把這種全球趨同的DNA植入柳工印度,逐步模糊本地員工和外派員工間的崗位差異,這才是我們致力于打造的本地化的柳工印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