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小型掃路車將路上的落葉、灰塵收入囊中;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揮舞著長長的機器臂撿拾礦泉水瓶、煙蒂等垃圾……在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日前召開的“讓世界更清潔,讓環境更美好”發布會上,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培亮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在發布會上,由中聯環境研發的無人駕駛掃路車和環衛智慧機器人首次亮相。該公司首席專家肖慶鱗介紹,這款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是融合了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全場景圖像識別、智能機器臂等技術于一體的全球首款環衛智慧機器人,是一款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環衛裝備產品。“它可以應用于廣場、公園、機場高鐵等場所。4個這樣的機器人就能替代10名至20名環衛工人,將大幅度提升環境環衛行業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業效率,減少環衛人工作業的安全隱患,大幅節省人力成本。”陳培亮說。
同時發布的無人駕駛小型掃路車也讓人眼前一亮。肖慶鱗介紹,這款全液壓驅動的智能掃路車實現了全工況無人駕駛,已經在橘子洲完成了測試,是行業內第一款可實戰作業的無人掃路車。記者看到,它在作業過程中能自動感知周邊行人、車輛并避讓,還能對垃圾精準追蹤清掃,并會根據地面垃圾種類及負荷,調整車速、掃盤轉速、風機功率等參數,實現節能清掃。
這些人工智能產品,是中聯環境“從傳統的裝備制造向產品智能化和智能制造”全面轉型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家有著60年歷史的企業,中聯環境始終走在技術前端。近年來,這家在國內環衛機械市場連續18年占有率第一的環境裝備制造商加快了向“高端環境裝備制造+城鄉環境運營綜合服務商”的轉型步伐,致力于為城鄉環境管理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陳培亮說,中聯環境與意大利LADURNER公司有多年的合作。LADURNER公司在環境產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國際領先技術和項目運營經驗,中聯環境則具備較強的制造能力、市場網絡和資本運作經驗。這種合作促使中聯環境不斷提升自身的整體環境解決方案能力,將公司業務拓展到了滲濾液處理設備、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餐廚垃圾、建筑垃圾處理等領域。中聯環境生產的滲濾液處理設備,采用“云+端”的技術架構,可以遠程調度、遠程運維管理,實現環保作業的無人化和少人化,已經在全國100余個填埋場提供高效環保服務。
據了解,中聯環境已經與全國40余個區縣簽訂了以PPP模式開展城鄉全環境服務的框架合作協議,湖南石門、江西定南、廣東連平、貴州凱里等地的“物聯網+大數據”環衛PPP項目已陸續落地并獲得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中聯環境已經實現了在大數據平臺下對作業人員的網格化管理、作業車輛的智能化管理、作業過程的精細化管理、作業物料的量化管理。”陳培亮說,“下一步,中聯環境將投資30億元用于建設環境產業智能工廠,投入50億元用于創新研發,籌集200億元用于環境投資運營。未來10年,中聯環境有信心成為集智能環境環衛機器人裝備研發制造+智慧云腦全環境投資運營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環保領軍企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