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最新公布的消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簡稱《規劃》)已經正式獲批,當地將在承接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產業等六大產業轉移方面得到重點支持。
示范區2015年人均收入將“倍增”
《規劃》明確,皖江城市帶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桐城市和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共59個縣(市、區),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5818億元,規劃期為2009~2015年,重大問題展望到2020年。
《規劃》要求,到2015年,示范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將由2008年的5819億元,達到165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8年的14012元提高到28500元;農村人均收入從4739元提高到9900元,分別實現“倍增”的目標。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人士表示,皖江城市帶處于我國人口密集、消費需求較大的最靠近東部的中部地區,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范圍內覆蓋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東七省一市,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巨大,是我國擴大內需的關鍵地區。
《規劃》還要求,2020年示范區整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以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局全國前列。
裝備制造業等六大產業被圈定
《規劃》明確,皖江城市帶是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規劃》要求,當地要圍繞著產業升級和培育新的增長點,瞄準長三角等沿海地區迫切需要轉移的產業,積極吸納資本、技術、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提升原材料產業、加速壯大輕紡工業,著力培育高技術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
國元證券分析師周海鷗認為,從以上表述看出,裝備制造業作為首個被提及的產業,將在承載產業轉移方面得到更多機會,當地汽車和機械行業的上市公司有望因為改組改造、掌握核心技術等原因,得到業績的快速提升。
此外,冶金、化工、建材、家電、食品飲料、紡織、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業、服務業、港口、能源和新能源等也將成為《規劃》的直接受益行業。
《規劃》明確提出,將強化合肥、蕪湖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合肥、蕪湖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城市綜合功能,提升產業集聚和創新能力,著力打造示范區兩大產業集聚核。
示范區將得到全方位政策支持
據悉,示范區將在投資、財稅、金融、土地、對外開放等各方面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必要的政策支持。
例如,金融機構將對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產業轉移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符合創業板發行上市條件的自主創新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進入創業板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支持示范區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積極探索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此外,《規劃》還賦予示范區在經濟發展的相關領域先行先試的權利,為中西部地區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積累經驗。
《規劃》要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要繼續加強與安徽省的合作,不斷深化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引導和支持本地產業向示范區有序轉移,加快推進自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