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峰會,在交流合作上更加迫切與務實。過去三年的項目合作成果與樣板就擺在那里,大家都有了發展共識和具體目的,通過論壇聚在一起,是可以有很多火花的。”全球矚目的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參加峰會的三一重工副總裁李京京今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她表示,作為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中非合作論壇再次向世界昭示了中非“攜手共命運、同心促發展”的廣闊前景,也為更加務實的商務交流帶來機遇。2017年,三一在非洲銷售收入近10億元。近年來,集團與非洲聯系越發密切,不僅以優質的工程機械產品幫助非洲建設基礎設施,更將新技術與優勢產能帶到了這里,從一個淘金者,變為了助力非洲提升工業水平的企業伙伴。
以下是專訪實錄:
記者:三一重工是第幾次參加中非合作論壇?此次峰會之行,您最感興趣的是哪些議題或會議環節?
李京京:我是第二次參加,但我加入三一比較晚,集團是每次都參加。
三一重工最感興趣的,有兩個領域。一個是推動工業化發展,助力共贏。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的時候,中方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就涵蓋了工業化;當時南非總統祖瑪代表54個非洲國家也提出,希望非洲國家工業化體系的建設與發展獲得更多關注。三年過去了,正好“一帶一路”也是第五個年頭了,開始進入深耕的第二階段。目前,非洲積極推進工業化,謀求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勢頭銳不可當,中非合作也更加緊密深入。三一重工是一個大的裝備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快20年,我們覺得在助力非洲工業化方面,應該多做一些事。另一個關注領域是加強基礎設施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這都是和我們業務相關的。
記者:自2000年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引領中非合作與關系發展的旗幟,也為中非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您如何評價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在促進中非關系健康發展、合作成果穩步落地、各領域合作全面展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李京京:中非合作論壇是一個重要的、促進“五通”建設和智庫交流的平臺。尤其這次峰會,更加重視商務,有企業家論壇等配套活動以及分論壇,很多國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國別特點找到合適的商務交流項目。
這一次的峰會,大家在交流合作上也更加迫切與務實。過去三年的項目合作成果與樣板都擺在那里。比如鐵路,擬建的國家有一個緊迫感,已建與在建的國家還要求完善,還有海陸空聯運等,大家都希望能形成一張高效的立體物流網。所以,大家有了發展共識和具體目的,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的平臺聚在一起,是可以有很多火花的。
我這兩天的活動都安排滿了,昨天也去了兩個使館,跟總統會見,都想問我們能朝哪些方向合作。這是峰會給商務交流帶來的機遇。
記者: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主題是“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您如何評價當前的中非關系和中非合作,中非關系和中非合作又面臨著哪些機遇?
李京京:中非關系歷來都是最重要的,今年可能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關頭。全球正在經歷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不但非洲內部要抱團,中非也要抱團,更要齊心協力,以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范。
對于三一重工來說,中非合作是一件很具體的事:非洲有13億人口,3020萬平方公里,需要很多基礎設施,它本身就是三一的重要市場。而且它的條件非常好,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過基礎設施聯通,就可以把資源運出來。不是說運出來就要賣給中國,而是運出來才可以參與到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中,實現更好發展。
記者:非洲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和歷史延伸。今年北京峰會將“一帶一路”建設與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做了對接。這將對中非雙方提供哪些共贏機遇?
李京京:對接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更廣闊、長期的視野。一方面,兩者對接互為對方引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與更廣的合作空間。另一方面,《2063年議程》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發展規劃,對接后,很多項目合作如果能把期限延伸到2063年,比如基礎設施聯通,就可以把基礎設施、港口聯盟、鐵路聯盟、物流聯盟、機場等都搭建起來,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空間來做聯盟、做聯通。
記者:今年初,非洲40余個國家簽署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有效促進了非洲一體化發展和貿易便利化,也為中非雙方在貿易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在非開展業務時,能否感受到一些切實變化?三一重工在推動中非深化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方面有哪些行動舉措?
李京京:最大的變化就是聯通。此前,各個聯盟之間不是自由貿易,商貿往來要上稅,我們在非洲的投資建廠就要考慮哪個聯盟更強更大,設備的租賃與調配也不方便,也要考慮跨聯盟、跨國家的征稅問題。現在,一體化之后就可以實現共享經濟了。設備的調動是自由的,每一個項目也不用多花錢買那么多設備了。
在促進互利合作方面,2002年,三一的第一臺泵車就出口到摩洛哥,成為了最早一批進入非洲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近年來,三一與非洲聯系越發密切,不僅以優質的工程機械產品幫助非洲建設基礎設施,更將新技術與優勢產能帶到了這里,從一個淘金者,變為了助力非洲提升工業水平的企業伙伴。
三一不斷加大國際產能合作,開始更深層次的參與非洲建設,業務也開始由最初的工程機械領域拓展至PC裝備、風電、礦產、港口等領域。同時,集團還與中非發展基金攜手并進,在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埃塞俄比亞、南非、加納、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展開了先進工業制造、清潔能源電力、大型基礎設施、現代筑工等抱團合作。此外,三一還計劃在南非建立住宅工業化研發中心、港口及鐵路裝備本地化制造基地等。
在本土化深耕非洲市場方面,除了更多的與當地企業合作,三一工學院也為非洲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人,同時還培養了本土的首席執行官、技術官等高端人才。不少重點國家向三一提出了設立本土化工廠及三一工學院的希望。
2017年,三一在非洲銷售收入近10億元。由于非洲各國整體基礎建設仍然比較落后,工程機械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發展潛力巨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