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身后巨大的倉庫區相比,看管員謝軍顯得非常微小。只要他輕輕點擊面前的電腦屏幕,隨著機械手臂的移動與抓取,謝軍就可以以一人之力,為近10萬平方米的廠房提供需要的所有物料。在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18號廠房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密集分布的采光玻璃,讓18號廠房總是光線充足。有條不紊工作的機器人手臂、自動行駛的AGV小車……置身其中,很難想象這家企業的第一灶爐火,是在湖南婁底漣源市道童村一棟廢棄的養殖場里燒起來的。
30多年一路走來,一直支撐三一重工的,是幾個創始人在“下海”時立下的信念: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貢獻。
從“中國泵王”到“世界泵王”
上世紀80年代,梁穩根和另外3個合作伙伴都在國有企業里端著鐵飯碗。1985年,梁穩根等人辭職創業,走上了創造民族品牌的道路。
要成為民族品牌,首先就要拿產品說話。上世紀90年代起,東南沿海城市興起建高層建筑的熱潮,一時間,用于建高樓的專用產品拖泵供不應求。由于拖泵的核心部件集流閥組的制造技術一直為國外企業掌控,中國企業只能選擇進口。產品不僅價格高,還常常受制于人。
“我們要自行設計集流閥組!”時任三一重工總工程師易小剛的建議得到了梁穩根的支持。利用僅有的一臺電腦,易小剛帶領技術人員用幾個月的時間設計出可用標準件組裝的集流閥組,拖泵得以批量生產,三一重工也有了第一個專利技術。
2002年,三一重工用單泵垂直泵送技術實現406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成功封頂,并由此獲得“中國泵王”的稱號。從此,產自三一重工的拖泵就不斷挑戰著世界新高度。目前,國內500米以上高樓,都是由三一重工的泵送設備完成泵送施工任務。而在國外,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日本第一高樓阿倍野中心等都有三一重工的設備參與建設。
讓全世界“看見”三一
“在這里,天上飛過的飛機能看到,地上開過的火車能看到,我要讓經過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能看到三一。”1994年,從婁底搬遷到省城長沙,梁穩根選擇了當時還不起眼的星沙鎮。為了讓全世界都“看到”自己,三一重工則從2002年開啟了全球化之路。
“泵王”的光環并不能保證走出去的路一帆風順。剛開始在海外建廠時,三一重工選擇了子公司模式,為維持經營、儲備存貨投入了不少資金,最后卻因匯率波動、外匯管制及存貨積壓,導致子公司幾乎沒有盈利。而在巴西等地建廠時對當地勞工制等考慮不夠充分,三一重工的海外工廠一度遇到了不少麻煩。
經過重新評估,三一重工決定用代理商體系代替子公司戰略。這一改變很快奏效,從2013年起,三一印度、三一美國、三一歐洲均陸續實現盈利。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通過精準對接和抱團出海等戰略,三一重工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2015年,三一重工提出“五小龍出海”戰略,聚焦綜合性的建設項目,提供從設計、建造、安裝到融資、運營、管理等一體化解決方案,至此,三一重工不僅是“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也成為服務者和支持者。
目前,三一重工在海外的銷售超過百億元,其中70%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而梁穩根想要被所有人看到的夢想,也由此實現。
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
三一重工的創立,與4個年輕人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密不可分。而無論三一重工走得多遠、做得多大,這種責任感從未消失。
2008年春節前夕,湖南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災,省內多條高速公路被冰雪覆蓋。1月26日至28日,氣溫低至歷史冰點,南北交通大動脈京珠高速的湖南段全線冰凍。三一重工的救援隊開著平地機連續工作52小時,鏟雪開路,帶著身后長長的車隊一步步行進。
汶川地震后,許多道路阻塞急需疏通。災情發生后第3天,來自三一重工的3臺起重機日夜兼程抵達四川平武縣平通鎮,成為首批抵達該鎮的重型設備救援力量。在起重機的配合下,救援隊員經過連續8天8夜的奮戰,終于打通前往平武縣南壩鎮道路。3天后,綿陽至南壩、平武縣城、九寨溝的九環線全線貫通。
除了參與國內災難救援,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智利銅礦塌方事故現場,都有三一重工設備的身影。因多次參與重大災害救援,三一重工救援隊已成為專業救援水平的代表。
“救援隊會繼續提升,繼續發揮作用,因為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是三一重工永遠的理念。”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