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三年老司機
入行十幾年,開過大大小小所有合資品牌的挖機,國產挖機品牌跟合資車相比,感覺國產組裝車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可能要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或者更長。
拍攝于2017年夏天
02
初見柳工
直到有一天,我有幸接觸到了“柳工”。看上去不起眼,配置和眾多國產車大軍一樣,但上去試車的那一刻,讓我徹徹底底對國產車有了新的認識。先不談耐用性和質量,談談動作的協調性,這個我認為和質量一樣重要,動作絲滑協調,速度快。站在駕駛員的角度看就夠了,因為車是新車,動作協調,預示著工作可以很輕松的順利進行,質量好不好那是老板的事,反正當時是那么想的。
2019年初拍攝
03
打工生涯的可靠伙伴
這臺車使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表顯7500小時,速度不減當年,我和另一個駕駛員一直再開,工況比較苛刻,24小時,環境不算太好,幾乎不怎么保養,干完活就回家,肯定不算稱職的駕駛員,但是這臺機器沒有讓大家失望,除了每500小時換過油水分離器里面的那個紙濾芯,柴油濾芯和機油濾芯以外,這臺車任何地方沒動過,沒壞過。這是國產車我見過質量最好,液壓系統匹配最好的一臺國產車了。不談品牌,你開它基本上分辨不出來是國產車還是合資車。
柳工挖機在硬件方面做的已經相當ok了。
04
“下海”自己干,首選柳工
2018年辭去了工作,準備買臺車自己干,定位20噸級。腦海里一萬臺卡特320D2奔跑而過,我駕齡13年,行業里不算老司機。總之,沒買D2一是因為新車停產了,二是因為二手車太貴,利星行低于70萬的沒有。貴貴貴。dg的就不要看了。利星行隔壁就是柳工,走!
外觀
05
200小時用機初體驗
從到柳工公司,到下定金,兩三個小時搞定,就談價格。質量品牌的介紹各各方面不用介紹,因為我就開的它,相對比較了解。三月七號提的車,到今天干了200小時,其他毛病沒啥,就是駕駛室異響,空調臭味比較嚴重。速度挺快,勁頭只能說一般。油耗動力模式4格油門,一小時8升。注意,用動力模式,4格油門速度已經非常非常快了,滿載十一個油。用e模式,油門加到八個,我感覺還不如用動力模式四個油門,動作,發動機聲音,液壓泵聲音都要好太多了。
甲友現在想買川崎液壓泵可能買不到了,我屬于最后一批用戶了,改成德國茵耐的液壓泵和閥了。公司給的數據是速度更快,更省油,動作更協調。我買車就能選擇這套液壓系統,但我沒有選擇,不想當小白鼠。
06
我為柳工代言
想買國產車買柳工,準沒錯。不用考慮,你就談價格就行了。關于保值不保值。我感覺你花一百萬買臺小松,我花六七十萬買臺國產車,五年后,國產車賣二三十萬吧,小松也就是賣四十萬。但是你買新車是不是比我多花三四十萬?所以,不用太糾結保不保值這一塊,想保值你就買卡特,卡特是挖機里邊最保值的,小松神鋼這些跟他比都不行。但是這些車是不是都貴?好了,說這么多吧,有問題可以留言。
美圖奉上,平時不喜歡拍照,都是平時工作隨手拍的
07
部分甲友留言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