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工程背后,是超級裝備在支撐,在“中國制造”名片背后,三一交出了讓世界放心的答卷。5月19日,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作客央視財經《對話》節目,精彩分享在超級工程背后中國裝備的力量。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在過往的日子當中,企業參與了哪些超級工程?
向文波:應該這么問我“哪些工程沒有三一的裝備”比較好,因為在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工程都在中國,而在這些偉大的工程里面,我還想不出哪一個工程,沒有三一設備的參與,甚至全球都是這樣。
主持人:在剛才的短片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超級工程。請問您所在的企業對世界工程機械而言,是怎么樣的存在?
向文波:三一是全球工程機械的領軍企業。混凝土機械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一,另外一個挖掘機也連續8年中國第一。三一在大家心目中就是“泵王”,現在三一已經不僅是“泵王”了,我們有很多的“王”。
目前,三一重工的市值相當于行業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加起來的總和。今年一季報,我們的利潤占了整個行業的45%,現金流估計更多。
主持人:向總會帶我們到哪里去,讓我們看看靚麗名片的精彩呢?
向文波:任何一個偉大的時代都有偉大的工程,是偉大的工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命運。而在偉大工程背后支撐的,就是工程技術和工程裝備。
世界最高的建筑——中東的迪拜塔,就是由三一的設備完成混凝土澆筑的。如何把混凝土打到建筑的高度,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澆筑,這對我們來講都是一種挑戰。
目前,很多偉大的工程都在中國,這給行業提出了很多挑戰。我們也創造了很多的世界第一,來滿足行業的發展需要。
現在我們的口號是什么呢?你的房子建多高,我的混凝土就給你打多高。
2012年,日本的地震發生了核反應堆的泄漏,當時日本政府尋找62米以上的泵車來冷卻反應堆。
后來他們通過外交途徑找到三一,三一就送給他們一臺62米泵車。這是當時轟動中國的一個重大事件,中央電視臺全程跟蹤報道。
大家知道工業革命以來,日本人出了問題,向中國求援,并且是請中國的機械設備去幫忙,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我認為這是“中國制造”的一個重大品牌事件。
智利礦難救援中,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埋在地下幾千米的礦工營救出來。現場的唯一一臺大型設備,就是我們三一的650噸履帶起重機。
當時,全球媒體也對這一事件跟蹤報道,好萊塢還以此為題材,拍了一部電影《地心營救》。我認為這也是“中國制造”一個非常有國際影響力的故事。
主持人:幾位嘉賓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
向文波: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必須利用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等,來推動我們的研發創新、管理創新和產品創新,這也是三一當前發展的第一戰略。
這里給大家講一個數據,今年我們三一可能會創造歷史的最佳業績,但沒有增加一片廠房、一臺設備。
今年我們的人均生產效率約400萬元,這個數字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可能也是最高。未來,我們希望這個數字能達到600萬,甚至1000萬,這就是我們追求的高質量的目標。
按照現在鋼材的質量,挖掘機動臂斗桿的壽命為1萬或1.5萬小時,已經到了天花板。但如果我們用智能化的手段去解決,可能它一輩子都不會壞。
主持人:當“智能制造“到來的時候,很多人心中升起了一份希望,因為這一次我們和傳統的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有機會來完成彎道超車的夢想。
向文波:這是一個年輕的時代,這是一個技術爆炸的時代,不管多么好的企業,多么歷史悠久的企業,如果不關注新的技術,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被別人趕超。新的時代給了所有人后發趕超的機會。
后發趕超方面,我們中國是有優勢的。在中國,黨和政府大力鼓勵創新、大力推動智能制造的轉型,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之一。
品質改變世界,這一點我們始終堅持,從不動搖。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