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玉樹,昨日下起了冰雹,記者電話連線了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樹地震災區救援隊隊長陸增了解到,目前柳工救援隊的14名隊員,都處于隨時待命狀態,每天工作20個小時以上。
交通不便柴油供應緊張
據了解,玉樹發生地震后,15日柳工馬上組織了8臺挖掘機、推土機等機械,趕往震區救災。16日,第一批20多名柳工救援隊和8臺機械來到玉樹,17日在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進入災區進行道路清障和搶救群眾財產的工作。18日,因為交通管制,柳工玉樹地震災區救援隊又組織救援小分隊參加救援工作,用手進行挖掘救援,在廢墟中展開搜救工作。
作為救援隊隊長,陸增一直忙碌在玉樹抗震救災一線。昨日傍晚7時,記者手機連線陸增想了解救援情況,但直到晚上9時后,陸增才回復。他告訴記者,由于當地停電,手機只有回到位于玉樹州政府附近搭建的營地,才能充電。
陸增回到營地后,一面忙著用汽油噴燈煮方便面,一面與記者談話。他說,現在玉樹降溫很快,晚上睡帳篷時,地面濕氣很重,他和隊員現在只能呆在挖掘機等機械的駕駛室里休息。
雖然當天因降溫,造成交通不便,很多物資無法運達,不過,救援隊前往玉樹時,自帶了很多方便面和保暖衣物、被子,吃和保暖方面沒有問題,只是柴油供應不足,每天只有100升/車的供應量,無法保證機械操作。因而很多時候,為了節約柴油,他和隊員需要機械和手工操作同時使用,一些輕便的挖掘工作,就人工操作,推動和搬運大型物體時,才會動用機械。
高原反應造成非戰斗性減員
在玉樹州政府附近搭建的營地,正位于此次地震震中,余震、低溫,都在威脅救災的人員。陸增告訴記者,由于太累了,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以上,他回到帳篷或是在車上休息時,都不省人事,余震都沒有感覺。
休息不好,又要重體力勞動,在高原地區的玉樹,很多人因高原反應而病倒。據了解,柳工救援隊第一批進入震區的隊員有20人,因為惡劣的高寒天氣,柳工經銷商西寧磊金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一名救援隊友出現高原反應(發高燒),安排撤退回西寧。為了更好地展開救援,一些隊員也被強迫回到西寧稍作休息。目前,在一線震區救災的柳工救援隊隊員共有14人,其中有12名機械手、兩名運輸司機。
為了加強玉樹的救災,減少非戰斗性減員,柳工從青海當地經銷商中,抽調了30名救援隊員,昨日已到達西寧候命,等待交通通暢后,進入玉樹震區救災。同時,為了加強救災補給,柳工第四批蛇皮袋、帆布、墊被等物資,也已運抵西寧,就待交通通暢后運達玉樹,以滿足救災隊員和當地災民的需求。
合理安排休息不下“火線”
由于降雪,交通不便,使得人員和物資都無法到達玉樹。對此,柳工青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也是玉樹地震柳工救援隊的總協調王鵬飛十分著急,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正在玉樹一線救災的隊員們,身體很疲憊。他十分擔心他們,但因天氣原因,第二批救援隊員無法前往,補給物資也無法供應。
不過,在電話中陸增卻表示,除了不能洗澡,他們的身體和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他說,他們協調了工作時間,8臺機械車輛,12名機械手和兩名司機,都可以在救災過程中輪著休息,以免過于疲勞。目前這些隊員身體狀況良好。加上現在正是救災的緊張時期,他和隊員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玉樹。
據了解,目前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安排救災工作,柳工救援隊每天的工作都排得很滿,加班是常事。就在陸增與記者談話的時候,柳工救援隊的另一隊員已接到指揮部的指令,當晚要他們保證3臺挖掘機和推土機隨時待命,拆除地震危樓,平整土地,在進一步降溫前,為災民搭建帳篷作為前期工作。陸增說,20日當天,在扎西咪嘛大道上,聽說其他的救災人員還成功救出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這樣的消息令所有隊員十分振奮,這里的所有人都堅信,只要不放棄不拋棄,就有希望。只要有需要,他們會一直堅守在玉樹,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