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2018年機械、汽車工業企業主要統計指標數據,核實排定出2018年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名單,并予以隆重公布。臨工集團憑借全年3,177,223萬元的營業收入,在機械工業百強中排名14位,工程機機械設備制造企業排名中,臨工排在第3位,這將意味著壟斷多年的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前三甲排名被打破,臨工開始步入工程機械行業前三的時代,同時也意味著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梯隊增加了一名強勁對手。
俗話說“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成立于1972年的臨工集團,從工程機械起步,正是由于47年來始終如一、腳踏實地的專注于工程機械設備的制造和研發,才有臨工企業持續不斷的發展進步和今天取得的成就。
企業發展源于文化的沉淀
臨工集團總部坐落于山東省臨沂市。走進臨工,您會明顯感受到一家從革命老區走出來的企業的那種執著和樸實。同時您會驚嘆于作為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發展水平的現代化和科技化。
多年來,山東臨工在“可靠承載重托”的品牌理念指引下,始終堅持‘效率至上,科技領先’的發展理念,質量興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這些思想和理念對于臨工47年的發展歷程來講,已經成為了一種企業發展的文化,根植于每一位臨工人的內心深處,并每時每刻都體現在實踐和行動中。不斷的為行業用戶提供可靠、高效、節能和安全的產品和全價值鏈、全場景下施工綜合解決方案。
市場競爭的落腳點是產品質量
工程機械是臨工堅守的發展方向,多年始終精益求精地專注于裝載機、挖掘機及道路機械三大主機業務,深耕關鍵零部件核心能力建設。目前,臨工產品范圍涵蓋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平地機、礦用運輸車、鉆機、井下設備和高空作業設備等十五大產品系列和部分關鍵零部件。
為保證產品質量和持久的競爭力,臨工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和精益生產方式(LPS)。細節之處,臨工始終積極開展質量體系認證,注重質理管理。在工廠全面推廣使用TQM、六西格瑪、QRPS、QC等先進質量管理工具,要求全員質量參與、提升過程控制能力,激勵員工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并落實到了具體的制度政策上。
全球化戰略和緊跟時代發展成為關鍵
國際化視野,加之緊緊抓住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給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機遇,也是臨工能夠順利步入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一梯隊的關鍵因素之一。
臨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營銷為龍頭,實施“渠道為王”營銷戰略。發展到今天,臨工已經擁有三個制造基地,營銷及服務網絡遍及亞、非、歐、南北美、澳洲等幾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臨工先后與Volvo建筑設備、山特維克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提升了集團的業務運營和市場開拓能力,保障了集團快速健康發展。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工業強基”、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給工程機械企業帶來了巨大機會。
臨工快速作出響應,積極聯合清華大學、昆侖數據等科研院校和科技機構,著手構建工程機械智能運維平臺,并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進行產品遠程運維、過程實時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應用,開發建設機器大數據平臺,支撐工程機械智能設計、智能制造,通過智能化增值服務,利用新科技挺進了國際工程機械產業鏈高端。同時,也為臨工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會賦能企業
作為企業公民,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勢必會有效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美譽度和信譽度。多年來,臨工在捐資助學、抗震救災、扶貧濟弱、公益活動等方面,積極參與并主動擔當相關責任與義務。
從直接在在新疆、遼寧和四川和貴州等地捐建希望小學到成立山東臨工希望獎學金;再從積極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碳減排先鋒計劃,到全力支持中超聯賽和亞冠聯賽,再到無償幫助廣大機手提升操作技能和獲取更多就業機會的“中國好司機”活動,和直接通過捐贈設備、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等措施幫助革命老區貧困人員脫貧致富的“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無不為臨工在社會中的口碑和信譽加分。
因而,臨工今天能夠擠進工程機械行業前三甲絕非偶然,在持續不斷提升的營業收入背后,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品牌價值連年攀升。資料顯示,據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統計,剛剛臨工憑借336.67億元品牌價值第6次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較2014年136.72億元,品牌價值已經翻倍,增長了146%。
展望未來,臨工將繼續堅持創國際化臨工、建可信賴品牌的品牌發展戰略,立足國內,面向全球,以身作責,努力承擔起制造和研發國之重器的責任,以國內工程機械前三位置為起點更進一步,成為行業的表率,不斷為各項建設和施工提供高水平的綜合解決方案,同時推動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快速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臨工集團融媒體 郭少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