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柳工也邁入了下一個甲子的開局之年。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里,柳工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我們開啟“壯麗70年·禮贊新時代”封面人物系列報道專欄,展現柳工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代表和奮斗者,以他們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弘揚工匠和勞模精神。
穿過挖掘機裝配工廠寬敞明亮的生產線,來到西北一隅的總裝新機組,向一位路過的工友打聽誰是梁宗興,工友看向不遠處,幾個年輕人正圍著一臺“大家伙”忙碌著,指著其中的一個瘦高小伙說“喏,他就是梁宗興”。
01 好學深思,積累知識
梁宗興2016年來到挖掘機公司,先后在下線和整改班組工作過,在2017年調到了現在所在的試制新機型的總裝班組。
這里沒有四處懸浮的粉塵,沒有轟鳴刺耳的噪音,通過之前簡短地“電話之交”,咱們的主角還可能是個略為靦腆、不善言辭的年輕小伙,與其他技能比武冠軍相比,他似乎不是那么出眾。而走近梁宗興時,看到他在工作時堅毅的眼神,原本因苦惱該怎么完成這次寫作任務而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剛來到總裝新機組的梁宗興就像塊海綿,渴望著汲取每一點每一滴新知識,他跟著團隊的師傅學,追著廠里的能手學,平時公司組織開展的技能培訓,但凡能擠出時間的他都會趕著去。
“總裝廠的11位高級技師我都認識,不止是他們,無論年齡還是職位,只要會我不會的東西,他就是我師傅”,梁宗興這么說道。
02 鍥而不舍,精益求精
“永遠熱淚盈眶”之于詩人,就像“永遠鉆牛角尖”之于匠人。梁宗興從師傅和團隊那學到的除了技藝,還有對工作的精益求精與對職責的堅守。
梁宗興所在的班組與研發團隊在共同面對裝配15噸系列短尾設備時十分頭疼,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可裝配的空間越小,難度就越大,需要改善的地方也越多。起初團隊發現并提交了300多條可整改的地方,更改后再次試制,仍存在40多個可以改善的地方,其中除了新發現的問題,還有一些之前就提過但不影響設備性能的設計問題。
怎么辦?
“繼續提,盡力讓研發團隊重視每一個細節,無論這些地方有沒有必要改、會不會改,只要我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就要提出問題,配合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新機組存在的意義之一。”回答這個問題時的梁宗興,是那么堅定。
就這樣在不斷地學習與摸索中,梁宗興和伙伴們完成了13噸到70噸挖掘機的更新換代工作,排放量從III階段升級至IV階段,發動機排放達到歐洲標準,為公司占取挖掘機全球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
03 做一名胸懷匠心的柳工人
“我運氣比較好吧”,說到自己在2018年第一次參加公司級裝配鉗工操作技能比武就能拿到冠軍,前一秒還在為團隊攻堅克難而慷慨激昂的梁宗興,下一秒又變回了電話里不好意思接受采訪的小伙子。然而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操環節,梁宗興的分數都高于第二名選手。
為配合生產需求,沒有周末休息,還要工作12個小時對梁宗興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得知梁宗興平時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并沒有針對比賽進行訓練,讓人不免會吃了一驚地問他,比賽時難道不會緊張嗎?梁宗興搖搖頭,“比賽內容和平時工作都是強相關的,我沒有不做強化訓練,我只是沒有突擊訓練。”
不是得到了幸運女神的偏愛,他只是將運氣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在梁宗興眼里,繁重的工作不只是生產任務這么簡單,它還是一次次檢驗機會,審視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
不斷精進的技術讓他考慮更多的是未知的明天,需要熱血沸騰的是那些他還未了解的技巧和領域,是腳踏實地的付出讓他自信,那么只是漫漫人生里眾多“明天”中的一場比賽,好像的確不會那么容易讓人緊張了。
采訪結束時,突然意識到擔心梁宗興是否能獨特出眾是一件多余的事,因為在一問一答的交流中,他已悄然將書寫自己故事的筆從筆者這里拿走,他的成長之路還沒走完,他還有更多的精彩要在未來呈現,在柳工的舞臺上,他要做的是厚積薄發,親自描繪何為一名胸懷匠心的柳工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