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目前進入高速成長期。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3-2017 年, 國內高空作業平臺銷量年均增速約為 40%,2017 年增速達到 50%,行業銷量約為 1.7 萬-1.8 萬臺,2018 年行業銷量超過 3 萬臺,預計 2019 年銷量超過 4.5 萬臺,行業處于快速成長期。
中聯 2018 年 10 月正式發布八個型號的高端智能全新產品,包括自行走電動剪叉式、曲臂式和直臂式三類,基于中聯重科傳統技術優勢和物聯網、現代傳感等新技術的加持,多個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且全部符合歐標、美標及國標要求。同時,行業內全國首條覆蓋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生產全工序的智能化流水線——中聯重科高空作業平臺自動化生產線也正式投產。公司計劃在該領域第一個3年(2018-2020)做到國內第一、第二個3年(2021-2023)做到全球前三。
繼2018年發布10余款高空作業平臺產品后,2019年上半年,中聯重科又發布了鋰電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新品,為公司在高空作業機械藍海市場的發展贏來了優勢。同時,中聯重科高空作業機械在2019年德國寶馬展上亮相,走向全球市場。
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等高端產品是未來發展方向,我國目前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研發生產水平與北美有較大差距。從美國市場看,臂式占比逐步提升,是產業升級下的必然選擇。臂式平臺更高的作業高度導致臂架截面設計和受力變形等因素更加復雜,制造難度遠大于剪叉式,單體價格也更高,而在建筑施工、房屋制造等下游領域臂式需求更大,市場規模超過剪叉式。因而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廠商技術水平的提高,由剪叉式轉向臂式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以國際巨頭TEREX為例,2009年時其臂式平臺營業收入為 2.93 億美元,剪叉式平臺為 1.09 億美元,2014 年臂式平臺營收12.56 億美元,剪叉式平臺營收 5.45 億美元,臂式平臺市場規模及開拓速度遠大于剪叉式平臺。相較于國外巨頭,國內企業進入行業時間較晚,并多以技術含量較低的剪叉式產品作為切入點,目前向臂式產品發起沖擊。
中聯重科具備高端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研發和生產能力。憑借多年在起重機領域的技術深耕,中聯在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的研發和生產上具備天然優勢。中聯重科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 ZA14J,是國內首臺超大載荷和雙載荷設計的14米曲臂產品,承載能力高出行業30%以上。同時,產品采用零尾擺設計,使其非常適合在狹小空間作業。中聯重科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 ZT26J,最低伸縮速度可做到20毫米每秒,調平精度可做到1.5度以內。產品采用三節伸縮臂加飛臂的臂架結構,在臂架伸縮平穩性、工作平臺調平精度等方面做了優化設計,使其成為一款絕對領先的高空作業平臺。
不過由于目前銷售規模尚小,營銷網絡建設需要時間,預計中聯高空作業平臺業務尚未盈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