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9年8月
轉動的風機,昭示著風的力量,也創造著綠色能源。
而每一臺安全高效運行的風機都凝結著無數研發工程師的心血。在三一重能,這樣的工程師有數百人。唐勝武就是他們當中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一位。
從11年前走出校園加入三一,時光見證了一個產業的起伏變遷,也見證了一個“風電郎”的成長歷程。
01
先做人,后做事
從失敗和挫折中汲取成長動力
圖|2008年
2008年,從哈工大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唐勝武抱著“專業對口,學以致用”的想法進入了當時在工程機械界已聲名鵲起的三一集團,選擇了三一電氣——三一進軍能源板塊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務,帶著年輕人的沖勁和干一番事業的志向,一頭扎入了風力發電機組及相關技術的研發。而這一扎便是11年。
“沒有師傅帶,那就自己摸索。”十余年前,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剛剛起步,沒有可循的先例,也缺少可借鑒的經驗。唐勝武和三一的小伙伴們,硬是依靠自主研發,在沒路的地方趟出了路。
彼時,國內整機商大多從國外購買圖紙,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但在三一的決策層看來,沒有自主研發技術,會被扼住發展的喉嚨。作為一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理應肩負起產業報國的重任。
然而,自主研發這條路注定不平坦,期間走過的彎路更是不計其數。正是在這些磕磕絆絆、百轉千回中,唐勝武等一批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成長為技術骨干,也正是這些彎路和失敗,最終積淀成了寶貴的經驗并最終呈現為高品質的產品。
圖|2009年
“‘寬容失誤,不許重錯’是三一的理念,三一給新人提供了成長空間,有良好的容錯機制。”加入三一的第二年,表現優異的唐勝武就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遇——負責一個全新機型的開發。唐勝武至今仍清晰的記得這個讓自己得以快速成長的項目——93米2.0兆瓦機組的研發,同時也十分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三一,遇到了才讓自己得以快速成長。
為了保證風機的結構安全及電氣可靠性,唐勝武既要和部件供應商交流部件性能、技術參數、外部接口,又要同公司內部的計劃、制造、供應等部門反復溝通部件采購、試制等問題。每個參數的調整,都要經歷無數次的驗證;每個細節的優化,都要經過無數次的溝通。這個項目讓唐勝武熟悉了整機研發的流程,更磨練他的意志,賦予了他戰勝職業生涯中任何困難的勇氣。
“三一提倡‘先做人,后做事’,我的理解是責任心、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是成就事業的基礎,甚至比專業技能本身更重要。在這個首次掌舵的項目中,我不僅得到了專業技能的快速提升,更對這些人格品質有了深刻的理解。”唐勝武對此深有感觸。
“當時做一臺樣機,需要投入近千萬元的成本,一旦研發失敗,不僅要承擔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 唐勝武說,“新機型的研發周期通常是一年多,一旦一個機型跟不上市場節奏,企業發展就可能錯過市場機遇。”
通過十多年的歷練,唐勝武已經從“小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帶頭人, 三一自2017年以來投入市場的新機型大都出自唐勝武和他的整機研發團隊。同時三一在風電行業也逐漸站穩腳跟。在三一,人才以企業為家,企業幫助人才成功。個人和公司之間就是這樣互相成全,彼此成就。
每一臺風機生命周期中所經歷的外部環境千差萬別,在運行過程中面臨湍流、雷暴、雨水、復雜地形等各種狀況,其運行工況比汽車、飛機運行的工況更復雜更多變。這就要求從風機設計的源頭開始,就要保證風機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高效。
圖|2011年
02
嫉慢如仇,追求卓越
為完美交付高品質產品
“品質改變世界”是三一30年來不變的追求。要為客戶和市場呈現高品質的風機,同樣離不開從設計到制造再到施工的全流程品控。而研發的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但憑借著“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勁頭,唐勝武和他的整機研發團隊一路攻克“電氣可靠性問題,進行風機低穿測試,攻克機組輕量化難關,優化風機控制策略”等問題。而這個過程中也是有笑有淚。
2010年3月,在中國電科院張北基地進行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測試時,北京已春暖花開,壩上張北仍大雪紛飛,只帶了一套春裝趕到張北的唐勝武,硬扛了十幾天,成功完成了機組低穿調試驗收,使得三一成為國內較早具備低穿能力的整機廠商。
2016年,國內2兆瓦級機型市場正如火如荼。唐勝武和他的團隊奉命進行2.2MW-121機型的研發。在那樣一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一絲的延遲都可能錯過市場機遇。
那段時間,唐勝武和他的團隊成員經常幾天幾夜不回家,有時太困了,手里握著鼠標,就靠在椅子上睡著了。正是靠著這股拼勁,通常需要4、5個月才能完成的機組詳細設計,他們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保質保量完成,為機組及時順利投放市場打響了“頭炮”。
“嫉慢如仇,追求卓越是三一的工作作風,在三一,就是這樣一種只爭朝夕的氛圍,每個人都憋足了一股勁,想做事,想成事,真沒覺得有多苦。” 對于那些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磨難,唐勝武說得云淡風輕。
03
是價值創造的舞臺
更是家的歸屬
圖|2019年
“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是三一的愿景,也是三一名稱的來源。三一注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更注重培養人才。
風電整機技術研發涉及氣動、電氣、機械、控制等多個交叉學科,這也決定了從學校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很難有這樣全面的知識技能儲備,需要在干中學,學中干。
正是依托一系列自主研發項目,三一為國內風電行業培育出一批像唐勝武這樣的技術人才。
“10年來,我們不僅研發出了新機型,完成了多個科研產業化項目,也帶出了團隊,當初團隊中的小伙伴如今已在多個細分領域成為技術負責人。” 不善言辭的唐勝武露出自豪之情。
然而,三一提供給員工的不僅是價值創造的舞臺,也是家的歸屬感。
作為一個曾經的“北漂”,正是在公司的幫助關懷下,唐勝武解決了很多“北漂”夢寐以求的北京戶口,并且購置了住房,真正在京城安家落戶。如今,唐勝武的職級已經從入司時的16級普通員工上升到現在的22總監級研發骨干,像他這樣的工程師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和將來上升的空間。“只要踏實肯干,三一的土壤不會埋沒每一粒金子。” 這已成為所有三一人的共識。
三一通過構建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幫助員工解決住房、子女就學等后顧之憂。通過股權激勵,把一批優秀員工培養成合伙人,使他們同時實現自我價值和財務自由。而這一切是因為,在三一的企業文化中,員工是三一真正的財富。
04
感恩家屬默默支持
圓了幼時工程師的夢
圖|2019年
為了支持唐勝武的事業,他的妻子和三歲多的女兒搬到了三一產業園的宿舍中。雖然離妻女近在咫尺,唐勝武卻很少有空閑陪伴家人。
在妻子眼中,他可能算不上一位非常稱職的好丈夫,因為他一忙起來家里的任何事情都顧不上;在孩子心中,他可能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因為他很少有時間陪自己玩耍。
每天下班后,吃完晚飯休整一下,7點鐘又重新回到辦公室加班,一般到10點左右才結束一天的工作。那時,女兒已進入夢鄉。
“女兒已經認識了700多個漢字,沒有一個是我教的。女兒每周都要去上兩三次興趣輔導班,來回一二十里的路,都是孩子媽媽接送。” 全身心投入工作,對家庭疏于照顧,對孩子缺少陪伴,成為唐勝武最大的愧疚。
唐勝武說,盡管如此,妻子仍很支持他的工作,從來沒有怨言。他只有用更好的工作業績回報家庭的支持。“這些年,整機研發團隊干成這么多項目,取得這么多成績,離不開團隊成員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更離不開成員家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無私奉獻。
圖|2019年三一重能工作10年以上研發團隊員工
風電在中國是新興產業,其真正規模化發展不過10余年,但在三一,還有一批像唐勝武一樣服務了10年以上的設備研發工程師。為了清潔能源的夢想,為了更高可靠性的風機,為了更完美的交付,他們日復一日,在平凡工作中向著卓越品質奮進。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