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徐工重卡以1701輛的月銷量穩住了行業第九的位置,并以36%的增長超越行業增幅;前七月更是累計增幅行業第一,與第九名的累計銷量僅差百輛。
徐工作為工程與特種車輛起家的企業,如何能在重卡行業逆勢增長?記者采訪到了徐工相關負責人,他表示,“徐工重卡7月份以及上半年的快速增長,不是短期行為促成的,而是企業各層面競爭力持續提升的自然結果。”
徐工重卡究竟有何秘訣,能夠從競爭激烈的重卡市場中突圍而出并不斷打破行業格局呢?記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產品:細分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近年來,徐工重卡通過構建完整的產業布局,逐漸在更多細分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精準化+精品化”的產品資源絕對是徐工能夠快速占領市場的“法寶”。
首先,一切好成績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產品質量。對于徐工重卡而言,光是“黃金動力鏈+歐系車身設計”這樣的配置,想不被市場認可都難。
其次,徐工重卡目前已形成了三平臺七品類、橫跨物流與工程的全面產品線,產品覆蓋率在業內領先。基于對各個細分領域客戶價值的潛心研究,基于對未來市場的前瞻性分析,徐工重卡產品目前囊獲了公路、非公路兩大領域,燃油、燃氣、電動三大動力類型,可滿足快遞快運、散配、運煤、港口、重載、危化、其它各類短駁等各類客戶需求。這其中,G系列產品全面融合了公路、工程兩大領域的技術精華,產品性能特別是在專用車領域的獨到優勢值得肯定。比如黃金版G9、夫妻版G7、運煤專用“煤超風”,都深受廣大卡友喜愛。
今年以來,各品類產品全面發力,齊頭并進,特別是自卸、攪拌、隨車吊等專用車產品取得大幅度增長,牽引車,牽引、載貨分別晉級行業八強。
其次,徐工把新能源產品業務作為“換道超車”的核心戰略舉措。以獨立經營板塊模式快速布局新能源產品業務,物流、工程兩大領域新能源產品齊頭并進,在兩大領域的產品系列完整度均領跑行業。在傳統重卡企業中,率先實現物流電動車的出口和工程電動車的國內批量銷售。繼300輛新能源重卡大單之后,2019年7月,徐工再次斬獲深圳市場50余臺新能源環衛裝備,這是繼今年5月份成功打入該地區新能源市場后的又一個千萬元訂單。
產能:二期項目啟動保質又保量
一切好成績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產品質量,而好的產品質量來自走在行業前沿的制造水平。
2015年,徐工重卡一期投資25億元,建成行業領先的占地1400多畝的智能化制造基地,實現全工藝流程自動化生產,減少人工參與、人為失誤,大幅提升產品質量。徐工重卡在核心工藝環節更是引入大量工業機器人,建成了高度自動化生產線,沖焊涂總四大生產工藝一氣呵成,擁有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重卡生產基地。在廠區內,全自動沖壓線、高精度焊接機器人、自動噴涂機器人、聯網數控技術、U型滑板裝配線等智能制造設備應有盡有。產能全開時,徐工的生產線每4分鐘即可下線一臺重卡。
2019年,徐工重卡為提升產能,完善產業鏈,二期項目已經啟動,全部建成后,工廠整體占地規模大約在3000畝。
另外,徐工重卡堅持產品質量的兩個一致性,即規模商品與標桿樣本的一致性,以及各系統質量水平高度的一致性,按照徐工集團“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的精品理念,為產品力的不斷增強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運營:“專業化+平臺化”
在運營架構上,徐工重卡建立了“專業化+平臺化”的模式。
徐工重卡根據自身業務結構特點,創新采用“平臺化+專業化”的組織架構模式,實現了運營效率、效果的雙重提升;針對營銷體系,特別打造了“中心主戰、平臺主建、公司抓總”的三級作戰體系,整體戰斗力全面提高;并在行業率先打破固有經營模式,選擇典型業務單元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挖掘、釋放經營潛力;針對全價值鏈、全崗位,創新應用“利潤激勵,增值分紅”的新型激勵模式,整體煥發全員干勁,率先朝著“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的方向大膽探索。
在渠道方面,徐工重卡還大力推進“品牌專一化、品系專業化”渠道開發,截至目前,已實現全國地級核心市場的全面覆蓋。同時,對經銷商實施嚴格的考核評價,持續優化渠道結構;并對優選的經銷商實施系統培訓,全方位推進渠道經營能力提升,強化市場開拓力。
在“專業化+平臺化”的運營模式下。徐工重卡變被動服務為主動高效服務,全面優化布局服務網絡,快速完善服務備件布局,建成了遍布全國的服務站1100余家,平均每個地級市達到3家以上。如此全面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和備件保障能力,可以讓用戶無論身處何地,均無后顧之憂。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2019年以來,徐工重卡用實際業績初步詮釋了什么是“厚積薄發”。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2019年,徐工提出了全年2.4萬輛的重卡年度目標,以目前的成績(1.2萬輛)來看,在余下的5個月時間里,徐工重卡仍需保持快速增長的“逆市”姿態,再跑快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