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央視《對話》節目播出了“中國產業地標”收官之作《長沙 從工程機械到智能制造》。節目現場,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與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等工程機械領軍人物展開對話,金句頻出、精彩紛呈。
100萬都買不到的“紙”
梁穩根現場展示了一張兌換券:“如果我們現在員工有這張紙,你如果拿100萬元買他這張紙,他肯定也不會賣給你了?!?/p>
1995年,三一工業城正式投產,由于沒來得及做紀念品,梁穩根就給大家發了兌換券,“后來我發了一塊銀牌給大家做紀念品,2007年我們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我把那個銀牌換成一塊金牌?!?/p>
隨著三一產值不斷攀升,這張兌換券也在升值。
“我做了一個承諾,三一每取得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再給予獎勵,突破1000億元的時候獎勵100萬元。2000億元的時候是獎200萬還是1000萬呢?我說不定……透露出去就沒意思了。所以這張券是三一的歷史文物,你們去收購,肯定100萬都收不到了?!?/p>
“三一”名字的來歷
主持人:這個“三一”是什么意思?當時是出于什么考慮?
梁穩根:我們參加三一創業的人都很清楚,中國的出路在于改革,但是改革的最中心環節是怎么搞活企業。那時候,改革之前的國有企業,它的效率和活力是不足,所以我們就想辦一家企業。
當時我們創業的時候是在農村,我們現在退休的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書記,他經常在外面講,他說三一重工他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但實際上沒有。
為什么他講他有三分之一的股份呢?因為三一當時在漣源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作為一副對聯寫在門口。
那時候對我們大學生創業還是很好奇的,熊清泉同志帶著很多領導到我們漣源工廠視察。我給他匯報了“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他給我加了一句話,叫“要做出一流貢獻”。我覺得是畫龍點睛,非常好。
我們三一的三個“一流”,就變成了這三句話,叫“創建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后面的“做出一流貢獻”是原湖南省委書記清泉同志的貢獻,所以他說三一他有三分之一。
三一第一臺混凝土泵車的故事
主持人:對于你們具有特殊意義的“第一”是什么?
梁穩根:就是37米的泵車?,F在這個泵車,我們做到100多米、80多米,90多米,但是當時的那個環境,同志們,這個37米的泵車在中國是第一臺。嚴格來講,我們還是組裝,首先我們的底盤是進口奔馳的,同志們現在不要懷疑了,現在的底盤是中國制造了。臂架也是進口的,實際上它主要還是把臂架進口回來,把底盤進口回來,然后我們通過技術設計把它組裝成37米的泵車。
這個37米的泵車,當時我們生產出來半年之內沒有賣出去。就在前幾個月,我到西寧參加會議,我還特別借這個發言的機會,向西寧人們表示感謝,是西寧市政局買了第一臺泵車。當時青海的省委書記、省長都在場,我硬是代表我們3萬多的員工,鞠了一個90°的躬。
我們感到非常驕傲的這個混凝土機械,長沙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我們住的房子,我們跑的公路,我們跑的工廠,我們修的大壩都需要混凝土。全世界應該70%、80%的混凝土的制造、生產、運輸和泵送都是咱們湖南人,咱們長沙人干的。
從“制造”到“智造”,長沙工程機械將領先世界
梁穩根現場回憶了福島救援等公司發展歷程中難忘的大事件。在國內外的大型項目建設中,總是能看見三一的身影。梁穩根說,超200臺三一設備參與了大興機場建設,這讓他非常自豪。
他還展示了三一遠程智能操控挖掘機,“今后我們在美國、日本的挖掘機,我們可以在中國,在長沙,在星沙產業園里面操控”!
中國工程機械從“制造”到“智造”,是湖南人敢為人先,不斷探索的積極成果。梁穩根豪邁表示:“長沙的工程機械,一定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們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