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18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寧舉行。
本屆大會以“智能新視界 工業新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院士20人、智能制造領域專家124人、產業領袖168人,參加論壇的企業近萬家,徐工王民董事長受邀出席開幕式并作主題演講,與全球“大咖”同臺論“智”。
?18日上午,江蘇省長吳政隆等領導在徐工信息展位觀覽
既要“搶占制高點”,也要“沉下心轉型”
發展智能制造、搶占全球未來產業制高點,當前已成為各國共識。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致辭中表示,目前,中國智造已從初期的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廣階段。他提出,推進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還需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先進適用的智能制造系統,并持續推進建設安全可靠的網絡基礎設施。
智能制造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國際委員會主席萊茵哈特·波普拉維看來,未來人類工業發展的目標是“個性化制造”。
江蘇企業,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浪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徐工成為“沉下心轉型”的代表。“智能化是打造服務型制造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王民介紹,公司已建立智能工廠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工廠聯網關鍵設備2100余臺,接入數據點數近8萬個,生產流程從“人機對話”轉向“機器對話”。通過給機器裝上“工業大腦”,徐工機械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運營成本、產品研制周期、一次交驗不合格率等指標大幅下降。
既要“智造創新”,也要“保證品質”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樹立與智能化時代與時俱進的“產品觀、智造觀、用戶觀”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在技術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智能制造經過分階段、分層級推進,探索可復制移植的模式,為企業變革增值賦能。
在王民看來,如何通過產品研發的數字化、生產制造的數字化,真正打造出高端、高可靠的智能化產品,向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入到這些重點領域,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形成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模式,進一步邁向智能制造發展的更高階段。
而5G技術的發展,讓很多公司重新定位自身在工業轉型中的潛力,并看到“跨越式”發展的可能。徐工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代表,也在不斷嘗試嫁接5G新技術,基于智能產品所積累的大數據,目前,徐工已形成了產品市場數據1TB,測累計超過70億小時的工業大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分析可以有效支撐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
王民表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以智能制造為抓手提高產品質量,都是把最基礎產品屬性做扎實,讓工程機械這個有上百年全球產業發展史的生產工具型產品真正煥發活力魅力。”
既要“握指成拳”,也要“締結同盟軍”
本次大會期間還主辦10余場主題分論壇和嘉年華活動,涵蓋智能制造各細分領域,而“協同發展”成為熱門議題。
推進智能化轉型,企業是主體。在王民看來,智能轉型方面既要“握指成拳”又要“協同發展”,關注轉型的過程,明確轉型的路徑,努力提升自身智能制造水平;還要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
王民提出,我們要以“同盟軍”“共進退”理念,打造智能化變革的生態。徐工將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產業鏈的整體數字化、智能化能力的提升,加快新動能培育和新舊動能轉換。
振興制造業、實體經濟,實施中國制造2025,應該是腳踏實地瞄準目標把企業研究下去,王民表示,一定要專注、執著、堅守,打造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就能成為在這個領域的冠軍,不僅是一個單項冠軍,而是要使整個企業成為全面的冠軍,并催生更多“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新領軍者企業。
在此次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徐工重型榮獲2019年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也是江蘇省唯一一家入選企業;徐工挖機榮獲第四屆“江蘇智造”創新大賽一等獎;徐工信息攜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漢云,在展館區深度展示漢云平臺設備連接能力、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以及深耕行業應用場景的生動案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