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經濟》雜志 作者:李莉】
當前,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下,小松作為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企業,特別是在中國的事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并繼續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對此問題,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中國總代表、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稻垣泰弘先生接受了《經濟》雜志、經濟網的采訪。
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即小松集團,下稱:小松)于1921年在日本石川縣小松市成立,在世界各地開展著工程機械、礦山機械以及產業機械等事業,2018財年合并營業額約2.7萬億日元,員工人數超過6萬人。早在1956年,小松即開始了與中國的友好交往,在時任小松會長的河合良成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小松為建國初期的新中國提供了當時國家基本建設所急需的工程機械,為中國的工業化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95年,在中國政府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下,同時也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需求,小松與在之前有過技術合作的多家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設立了合資企業,開始了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在合資企業的經營上,小松注重中國式的經營模式與日本式的質量、生產管理之間的相互融合,合資事業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發展。2001年,作為在中國的地區總部,小松在上海成立了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小松中國),并對銷售渠道進行了整合,按照“1省1家代理店”的方針,構建并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由33家代理店組成的小松中國代理店網絡,其中大多數代理店都為中國當地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家+中國民間資本)。目前,小松在中國的企業員工人數已達到約4800人(不含代理店),并在山東省濟寧市以及江蘇省常州市設有生產基地進行液壓挖掘機和輪式裝載機等產品的生產。秉承小松在世界范圍內統一的經營本地化方針,目前,小松在中國的集團企業中主要的10家企業的總經理都已由中方員工擔任。
稻垣泰弘董事長說,追求“質量與誠信”,最大限度地提升來自于社會等所有利益攸關方的綜合信任度是小松的經營之本。基于這一基本方針,小松致力于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生產、銷售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產品,并在產品銷售之后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要維持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為此,小松采取的做法是,首先是在工廠部門力求通過各種培訓等教育普及TQC、TQM的思維方式,并通過永無止境的持續改善活動,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這些努力迄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3年,小松在中國的主機廠之一——小松山推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榮獲了被譽為世界三大質量管理獎之一的“戴明獎”。在服務人才的培養上,小松自2004年起與山東交通學院合作,為新入職的服務人員提供約半年的培訓課程,迄今已有超過2000人的服務人員參加了學習。此外,以成為用戶永遠的合作伙伴為目標,我們積極開展著“品牌戰略活動(Brand Management,用戶價值創造活動)”,通過深入用戶現場,努力幫助用戶實現其事業目標,不斷強化雙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并藉此實現人才培養的目的。小松是最早開展遠程管理/監控系統——康查士(KOMTRAX)系統應用的工程機械企業之一,目前已實現對已銷售設備中的約10萬臺工程機械的狀態進行實時把握。通過這一系統,可以做到對設備的運轉情況、作業現場等進行實時把握,這對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至關重要。同時,在中國,小松正積極開展ICT化推進工作,例如通過智能手機應用實現的服務信息管理以及零部件銷售等,努力構建更加充實的服務體制以給廣大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小松的創始人竹內明太郎先生提出了“品質第一”、“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業理念,這一理念至今在小松于華的事業上仍被作為事業活動的基礎而得以發揚光大。在產品研發上小松所采用的方式是,工程機械上的主要總成件的研發都是由日本總公司負責,其目的在于確保發動機、液壓系統以及電控裝置這些決定工程機械基本性能的核心零部件的質量。與此同時,通過日中雙方研發人員的雙向派遣等方式,加強中國本地研發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向日本總公司提案實現“Design for China”,通過在中國國內進行上述核心總成件以外的研發與采購,實現“Design in China”。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特別是在5G、IoT等新技術的應用上,將小松在日本、歐美國家研發的技術與小松在中國攜手當地合作伙伴研發的技術進行完美組合,藉此提高研發工作的效率及進化升級。
今年,小松制定了為期3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以此來迎接即將到來的2021年小松百年華誕,同時也為2021年以后的未來事業發展進行了規劃。對小松來說,在繼續堅持以“安全、遵紀守法”作為最優先原則的同時,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攜手用戶努力讓“安全、高效、智能、綠色的未來型施工現場”成為現實,同時,通過這項工作,努力解決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相關課題,努力實現與提高企業收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沿著這一方向,在起始于今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中,小松提出了積極推進基于“通過創新實現的價值創造”、“通過事業改革實現的增長戰略”、“以增長為目的的結構性改革”三大支柱的增長戰略,努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構想。例如,關于“以成長為目標的結構性改革”,小松提出了構建地球環境友好型、作業環境友好型的“地球、作業環境零負荷工廠” 并讓小松在中國的工廠在環保舉措的先進性方面成為小松在世界各地工廠中的排頭兵的目標。作為“通過創新實現價值創造”戰略,就是通過采用ICT、IoT技術,來實現設備本身及其運轉、施工的進一步升級進化。小松自2015年開始在日本為建設施工現場提供的“智能施工(SMART CONSTRUCTION)”,就是通過采用無人機對施工現場進行3維測量等手段來積極推進現場施工過程的數字化。今后,包括中國在內,小松將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進“智能施工”的應用,一如既往地為廣大用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產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攜手廣大用戶共同創造‘安全、高效、智能、綠色的未來型施工現場’,努力成為廣大中國用戶永遠的事業合作伙伴。”
60多年來,在中國各級政府、合資伙伴、外協企業、代理店、地區社會,特別是廣大用戶的大力支持下,小松在華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借此機會,特向各有關方面致以衷心地感謝!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