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動物流離失所,人類的生存家園也備受威脅。氣候變化對我們影響之大,不僅關乎人類的未來,也決定地球是否宜居。因此,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氣候行動”為主題,旨在喚起大眾氣候意識,抓住“零碳未來”的機遇。
一直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卡特彼勒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創造“綠色價值”,為“氣候行動”做貢獻。多年來,卡特彼勒基金會始終支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協助推進在中國的一些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的環保項目,讓可持續進步成為可能。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二。
減排低碳,守護城市藍天 “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
卡特彼勒基金會從2012年起支持世界資源研究所開展為期五年的“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以更好地應對快速城鎮化進程中氣候變化、能源、交通和水四個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在原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與指導下,項目在中國成都市和青島市進行試點研究。
經過5年的研究分析,世界資源研究所與多家機構合作共同發布了二十余份項目報告和一系列的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測算工具和方法,針對中國城市的規劃研究提供相應的支撐方法或工具,同時就所識別的減排重點領域引入專門的行業分析方法,為編制城市低碳規劃提供了基礎性的參考資料及方法學指南。這些在中國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將為面臨同樣問題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借鑒,助力各國家和地區政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讓生命之源煥發新機 “故鄉的河”清潔行動
卡特彼勒基金會從2018年開始支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故鄉的河”清潔行動。解決農村污水直排問題,幫助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并提升相關流域的水環境質量。
第一個“故鄉的河”清潔行動在河北省豐寧縣潮河流域開展。潮河是北京市飲用水的供給源頭之一,隸屬“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承德。在此建造適宜農村的污水綜合處理系統,幫助河流的凈化和農村環境的改善,解決了河北省移民村約1000名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潮河的問題,提高約60平方公里潮河流域的水質,保障農業灌溉水源及飲用水安全。此外,當地毗鄰平頂山國家級保護公園,改善的水環境及其配套的陸上園林景觀讓當地居民能更好地利用起旅游資源,發展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文化,打造可持續發展特色鄉村。
今年,“故鄉的河”清潔行動在吉林省蛟河市繼續開展,計劃在原有天然洼地基礎上建設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幫助恢復自然濕地的生態作用,同時改善約60平方公里蛟河流域的水質,并為當地提供工作機會,利于當地發展環保友好型旅游產業,助力綠色鄉村振興。
經濟價值與綠色價值兼收 “生態扶貧公益林”示范項目
卡特彼勒基金會自2011年開始持續支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展“公益林”項目。在“生態+扶貧”的理念之下,選擇“生態脆弱+收入較低”地區,通過指導當地農民建立合作社,用生態環境友好的方式種植適宜當地生長、銷售的經濟果木,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項目所在地的農村社區居民收入。
截至2019年底,“公益林”累計在中國植樹38萬余株,固碳量達到每年5萬余噸、釋氧量達到每年3萬余噸。“公益林”每年可為村民創造7800個工時,尤其是在典型的“空巢村“,項目為留守老人和婦女提供務工機會,婦女勞動力占比超過65%。
目前,項目依托各地20多個村民委員會和合作社,已建設生態經濟果園1000余畝,栽植各類果樹10萬余株,幫助1200余名農民轉變經濟來源,由種植低收益的傳統農作物穩定過渡到高收益的果實種植和銷售,年收入獲得翻倍增長。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