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樣
唯有創新,才能搶占先機,才能贏得未來,柳工的研發團隊用他們的認真、鉆研和創新為各類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正是有許許多多駐扎在一線默默奉獻的扶貧隊員,才讓我們的脫貧之路得以順利前進。
這期就讓我們一起領略2019年度研發類和扶貧類“青年榜樣”的風采吧!
精進不休,勇挑大梁
王曉琳
2006年加入柳工,現任歐維姆檢測公司研究所所長。起初,剛畢業的王曉琳被分配到公司新開拓的檢測業務,他邊學邊做,每天加班已是常態,在時間的積累中熱愛上了橋梁監測,也讓他一步一步成為了技術團隊中的骨干力量。2014年,剛結束了一年半國外深造學習的王曉琳,還沒來得及好好親近剛出生8個月的兒子,又火速奔赴到國家天文臺FAST“天眼”項目主動反射面監測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工作中。面對著該項目對技術要求的空前之高,王曉琳歷時兩年多時間,幾乎所有時間包括節假日都泡在了該項目所在的貴州大窩凼,期間經受了多次的失敗與挫折,在一次次總結經驗教訓后,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如今,王曉琳作為主要負責人成功研發的監測系統、智能化產品等已成功應用到FAST國家天文臺、港珠澳跨海大橋、埃及REF大橋等國內外重大工程。
不畏挑戰,奮勇爭先
馮光金
2011年加入柳工,現任全球研發中心工程師。
作為一名研發測試人員,馮光金充分運用測試技術解決產品問題,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改善測試手段,有效提升了測試效率和準確性。
在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及相關試驗臺運用中,馮光金不懼挑戰,主動參與了高低溫試驗、熱平衡試驗、發動機測試等,特別是在高低溫試驗中,他不畏嚴寒,率先嘗試進入-25℃的低溫環境中開展實際測試,并通過各種措施有效保障了各類低溫測試的開展,為解決寒冷地區的設備外反饋問題提供了極大幫助。
微光成炬,凝成星河。馮光金用一點一滴的努力,做了很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在他的帶動下,讓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艱難險阻工作當中。
“智能”大師,屢創新績
董必成
2014年加入柳工,現任柳州柳工挖掘機有限公司電控項目工程師。
董必成在工作中敢于創新、尋求突破,積極參與科技攻關項目,曾獲廣西技術發明獎和廣西創新驅動專項資助金千萬元,為企業贏得 了榮譽和經濟效益。他自主開發的柳工智能流量控制系統能耗較上一代產品降低15%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已作為柳工新一代挖掘機主力系統全面鋪開,自主開發的分功率控制系統也已逐步推向市場,市場效益顯著。
圖中左一為董必成
2018年柳工成立六十周年慶典舉行前,董必成接到緊急命令,需自主完成全新F系列挖掘機破碎錘工況的調試,他快速響應、爭分奪秒,從需求提出到解決實現滿足,他僅用時兩天,便圓滿完成了該任務。
扶貧硬漢,沖鋒“疫”線
劉罕冰
2010年加入柳工,現任公司工會宣教民管專員。
自2013年起至今一直在竹鵝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7年時間里,劉罕冰堅持奮斗在扶貧攻堅第一線,實現了2019年村集體經濟增長60%,貧困發生率為0等工作成績。
圖中左二為劉罕冰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劉罕冰提前結束了春節假期,沖鋒在前,堅守一線,帶頭連續工作60日,對竹鵝村開展無死角地毯式排查5086戶15827人,上報信息無一錯漏,確保竹鵝村實現“零感染、零確診、零疑似”;藥物消毒54130平方米、勸導人群聚集行為200多次,確保所轄企業和經營場所復工復產100%。“面對困難,不能退縮,必須勇敢向前,希望爸爸能成為你的榜樣!”這是他發給妻子和女兒的一條微信。劉罕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柳工人的責任和擔當,不僅成為了家人的榜樣,更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榜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