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三一重工“燈塔工廠”
對工業制造企業來說,生產管理至關重要,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關系企業的長遠發展。
通過“三線聯通”,三一“燈塔工廠”以工業互聯網為依托,致力打造企業管理者、研發人員、生產人員的“大協同”。
智能制造,不僅是海量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更是一種“全面智能”的思維方式。
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
圖丨三一重工長沙“燈塔工廠”外景
難以精確掌握全廠用能情況;
不知怎么選擇合適的基本電價交易方式;
人力成本投入高,數據不準確;
用電線路的高溫、漏電等安全問題難以實時監測……
不少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遇到了這些痛點問題。
在三一,通過廣泛分布的能源計量設備,將能耗單位細化每一個標準工序,以“最優解”實現精細化管理。
圖丨焊接機器人
合理的能耗規劃,只是三一“燈塔工廠”智能升級的一個縮影。
目前,三一集團正通過MOM智能管理系統,解決硬件接入問題。
通過打通生產、質量、物流、庫存等生產環節,與產線自動化設備深度集成,三一“燈塔工廠”將排產進一步細化到人和設備,真正實現生產過程的全數字驅動。
圖丨工作人員移動端核對數據
一方面,無線組網現場非侵入式安裝,實現低成本布點;
另一方面,線上派單、智能派工。施工人員現場對物聯設備掃碼后,就能在手機端核對數據。
據悉,系統可支持PB級的工業大數據處理分析,為海量、高并發的機器數據提供存儲、計算、分析平臺能力支撐,提升企業的運營水平。
大數據賦能“燈塔工廠”
今年以來,“燈塔工廠”的建設“一刻也沒有停止”。車間近100臺智能機器人運行,整體效率提升30%。
通過海量數據、多維分析,三一結合企業生產場景,開創了全新的生產管理模式。
不同角色的用戶可以從不同角度,運用大數據輔助自己的工作,既能清晰了解工廠的實際運轉情況,又能相互配合,實現對排產精細化管理。
圖丨生產現場可視化大屏
生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平臺了解產線運行、工況、資源分布等情況,不需要各條線分別匯報;
專業技術人員可借助自動數據采集、計算統計、定時巡檢等功能,避免人工抄錄計算導致的不準確;
分析人員可隨時通過各種各樣的數據,提煉策略支持,等等。
深度優化分析更加高階,可通過核心設備數據的采集,結合相應的環境數據,支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出基于數據驅動的制造運維流程。
此外,設備故障也將得以提前預測和主動維修,減少因經濟損失。
圖丨在“燈塔工廠”,人的作用無限放大
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通過大數據,生產運營成本降低8%,運維成本降低35%”
項目改造完成后,產能將提升50%,人力需求減少60%,場地壓縮30%。
屆時,三一的生產制造將“由局部智能,邁入全面智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