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序復工以來,國家加大力度推動新基建,加快民族復興步伐。作為中國工程機械的排頭兵,徐工以“高產滿產”的沖鋒姿態確保履帶起重機產業的穩健發展。
近期,多臺千噸級履帶起重機批量啟用,這些“巨艦”集結入列,組成徐工“航母作戰群”,在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中彰顯著中國制造的實力。
至此,徐工千噸級履帶起重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徐工履帶起重機8年蟬聯國內第一品牌,行業持續領跑。
腳踏實地 “世界第一吊”榮耀滿身
轉戰國內外二十多個大型項目,總吊重量15萬噸,相當于2.5臺遼寧號航空母艦,創造并保持著最高128米、最重2155噸的吊裝記錄……徐工履帶起重機“雙子星”4000噸一號車、4000噸二號車共同構筑起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梁。
日前,“世界第一吊”于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力擎全球最大EO/EG洗滌塔,創下新的世界記錄。
不僅在國內備受青睞,XGC88000踏上海外征程,同樣蜚聲國際。
去年10月,在沙特完成海外首吊后,“世界第一吊”轉戰阿曼,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續寫海外吊裝傳奇。其恢弘大氣與磅礴之勢,盡顯王者風范,被央視盛贊為“大國重器”、“國之砝碼”。
榮耀,自其研發階段就已注定。
撥開厚重的歷史,徐工一直走一條穩重、穩健的發展之路。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徐工始終堅持吃透一個,做實一個,發展一個,XGC88000更是如此。研發團隊跨越大半個中國,共計開展8000余人/次客戶走訪,完成3000余份市場需求、建議報告,確保產品設計真正做到“為行業所需,為客戶所用”。
穩扎穩打的每一步,造就其無可挑剔的產品性能,千噸級“航母旗艦”終成王者。其動作精細至毫米級,起降重量精細至公斤級。產品創下3項國際首創技術、6項國際領先技術,擁有80多項國家專利,徹底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超大噸位起重機行業的多年壟斷,樹立起我國裝備制造技術領域的一面鮮明旗幟。
實力角逐 不斷締造行業傳奇
不僅4000噸級,徐工XGC16000/28000同樣戰功卓著,在核電、風電、石化、太空探索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領域,締造無數傳奇。
被業內譽為“最暢銷的千噸級履帶起重機產品”——徐工履帶起重機XGC16000實現三次出口海外,助力印尼、尼日利亞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打破并至今保持國內起重機產品出口的最大噸位記錄。
徐工XGC28000多次參建福建、廣西“華龍一號”核電示范項目,助力中國第三代核電品牌“騰龍而起”。
今年4月,XGC28000成功完成亞洲最大70米火星探測數據接收天線反射體整體吊裝,引發社會熱議和央視聚焦。
歷經十年,這一建立在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基礎上的千噸級“航母作戰群”,用實力將中國制造和中國吊裝的光芒閃耀世界舞臺。徐工履帶起重機也已然從行業的奠基者成為世界高端裝備的制造者和全球競爭格局的打破者。
矢志創新 多年深厚沉淀成就當下
自1995年進軍履帶起重機行業,徐工用15年時間走過了國外近半個世紀的超級起重機創新之路。
然而,創新之路總是充滿坎坷。
在當時,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國際起重機巨頭研制的千噸級履帶起重機,主導了全球重大施工設備的市場。國產千噸級履帶起重機沒有成功研發、實戰經驗和被信賴的資本。
為了打破國內超大噸位履帶起重設備被國外品牌壟斷的格局,徐工開始了千噸級履帶起重機的研發制造之路。從2010年的1000噸級、2011年的2000噸級,到2012年4000噸級成功下線,徐工依托多年的產業積淀與矢志創新,實現產品噸位的三級跳,彰顯出中國制造的厚重實力。
憑創新立足,一次又一次的實戰檢驗,不斷地強化著徐工千噸級“航母作戰群”在全球范圍內的引領地位。勇攀高峰、永爭一流,徐工將繼續貫徹“三高一可”高質量發展理念,讓“中國力量”登上珠峰之巔。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