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爭議升值壓力
與對人民幣升值持謹慎態度的企業不同,無錫一棉廠廠長李光明并不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帶來很大壓力。他告訴記者,經過金融危機的錘煉,國內的紡織、服裝企業近兩年進步比較快,基本上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目前國家對服裝行業出口退稅5%,我們都感到壓力比兩年前輕多了。金融危機之前,紡織服裝行業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都出口,現在則主要出口成品。低端產能被淘汰了,該死的死了,抗風險能力增強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上升1%,企業的利潤自然就下降1%,“目前,國內襯衣的出口價與國際市場的銷售價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們企業的襯衣出口價格是每件平均50元人民幣,而國外銷售價格是300~400元人民幣。”
“如果人民幣升值,我們的襯衣出口價可以適當提高,國外的銷售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他以無錫的紡織服裝企業為例介紹說,各企業今年的外貿訂單都到了6~7月份,這與金融危機中“短平快”的訂單是不一樣的,“這也說明了國際市場對中國服裝的看重。”
中國制造網總裁沈錦華則直言道,“由于平時與出口企業聯系比較多,我始終認為我國出口產品的檔次有待提高。我支持人民幣以小幅快跑的方式升值,這對淘汰落后產能有好處。”
應對五大建議
多位受訪企業界人士認為,經過前幾年的資源、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國的傳統產業多數成為低利潤率或者是微利的行業,沒有相應的空間來消化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各項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也沒有足夠的技術空間、品牌優勢來應對競爭。
蔡友才認為,我國紡織、服裝、鞋帽玩具和機電等傳統行業,直接或間接吸納了數千萬勞動力,雖然行業整體水平不高,但起著“社會穩定器”作用。如果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升值,可能使得一批傳統行業的出口企業難以贏利,員工失業,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但是從較長期來看,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趨勢仍不可避免,出口企業仍將面臨匯率升值的負面影響。業內人士與企業界就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其一,人民幣匯率改革應在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下,進行穩健、逐步的調整,以給予相關出口企業穩定的匯率調整預期及過渡時間,避免匯率波動帶來劇烈影響。
其二,決策部門宜針對不同產業抵御匯率風險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給予支持,以差別化的政策提升相關產業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力。
其三,加強政府與金融、海關、中介機構的協作,建立規避匯率風險預警機制,幫助企業把握人民幣對不同外幣匯率變動的方向和速度,在合同期限、結算幣種、匯率風險的轉移和規避等方面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和專業的指導。
其四,對招商引資制訂本土化率指標。借鑒香港經驗,內地在招商引資中對跨國公司制訂本土化率指標。以半導體行業為例,中國的半導體市場占全球的1/3,但核心技術在國外。國內的加工型企業生產出各種零部件,出口到國外,完成組裝后轉到國內銷售。這樣受匯率變動影響比較大。
如果規定跨國公司從中國的生產車間進口比例逐年減少,比如第一年是100%,第二年要減少到70%,第三年減少到30%等。這樣,將迫使跨國公司把設計公司以及整個產業鏈遷至中國。如果整個產業鏈都在中國,市場也在中國,那么匯率的變動對于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就會大大減小。
其五,用外匯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企業“走出去”是規避匯率風險的良策。我國有巨額外匯儲備,可以制定適當可行的辦法,給予“走出去”的企業外匯補貼,加速“走出去”的步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