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是短短幾年的時間,安徽全柴集團徹底變了,從農機行業的“小動力”,轉變成為既是農機行業的“大動力”,又是汽車行業的主動力,去年多缸發動機產銷名列全國第三,其中四缸發動機全國第一。
作為昔日農機行業“安徽四小龍”如今的唯一僅存者,全柴是怎樣成功實現發展的戰略轉換的?讓我們聽聽剛從北京全國勞模表彰會上歸來的全柴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肖正海的真知灼見。
抓住機遇尋求突破
2000年,為全柴柴油機市場尋求突破的肖正海,在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時,再次與福田汽車掌門人王金玉謀面。時值中國汽車產銷突破200萬輛,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速度的提升,使肖正海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的汽車工業特別是商用車將進入快速發展,全柴向多缸柴油機產業調整的戰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精明的肖正海也意識到,要抓住這次發展機遇,通過與國內知名的輕卡制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就可能獲得市場突破。為此,肖正海積極與福田汽車探討雙方戰略合作的可能性。
2001年,歷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產品技術與合作方式的對接,以及福田汽車先后多次對全柴的考察,依靠當時相對領先的系列直噴柴油發動機的較早研制,全柴與福田汽車以產權為紐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與福田的合作,為全柴的產品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柴車用多缸柴油機產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企業在國內中小功率柴油機市場上的影響力逐年提升。2009年,全柴以系列多缸柴油機產銷37萬臺躋身全國前三,四缸柴油發動機產銷量國內柴油機行業第一位。
戰略轉型形成優勢
全柴順利地實現了市場突破,但隨著行業的日趨成熟,產業法規的日益嚴格等,全柴亟待在戰略轉型中實現產品升級,打造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
2005年,面對國家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的趨勢,全柴采用高壓共軌技術路線啟動系列國Ⅲ柴油發動機研發項目,2007年在國內同類型產品中率先開發了4D22E和4D18E系列高壓共軌柴油機發動機,同步采用多元的技術路線研發了4D25、4D26系列國Ⅲ產品,同時實現了相關國Ⅲ產品的批量生產。翌年,全柴再次先人一步,在同類型產品中規劃啟動4B1、4B2、4D1、4D2四大系列國Ⅳ產品的研制。今年,4B1、4B2兩款國Ⅳ發動機相繼成功點火,經濟性和動力性均達到或優于國Ⅳ標準,進入整車匹配階段。
肖正海說,全柴用近10年的時間完成了向車用多缸柴油機的戰略轉型,并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形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優勢。這個優勢不僅僅是全柴產品技術從國Ⅰ到國Ⅱ、國Ⅲ以及到國Ⅳ排放的升級,更重要的是企業研發隊伍素質的提高,研發體系與研發機制的完善,技術引進與吸收經驗的積累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全柴的產品升級也不局限在中小功率車用柴油機產業。
早在2006年,全柴就一期投資2.5億元,啟動大功率農業裝備與工程機械用柴油機項目,將最大產品功率迅速提升到360馬力左右,2008年上半年項目順利投產,且嘗試了相關產品特別是六缸柴油發動機配套車用的可能性。2009年,全柴又爭取到了2010年度國家863項目中的小型挖掘機柴油機關鍵技術,以及產品開發和中小型農機及工程機械用柴油機研究與開發項目,加快非道路工程機械用、農業裝備用等柴油機水平的提升。
通過不斷的技術合作、技術引進和產品創新升級,全柴形成了以車用柴油發動機為支撐,工程機械用、農業裝備用、發電機組用等共同發展的多元產品體系,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迅速成為了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優勢。
技術升級再謀發展
在肖正海看來,全柴戰略轉型過程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積累,將是推動企業長遠生存,實現再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隨著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近年來,全柴緊緊圍繞核心優勢,積極推動企業各發展要素能力的均衡提升。依靠企業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的提升,現代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的優化組合,營銷手段和售后服務能力的有效跟進,以及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的建立等,形成了以人才為基礎,企業創新能力為主線,產品升級、制造能力、管理水平、贏銷水平等均衡推動企業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
特別是技術改造方面,在“十五”投入6億元用于全方位技術改造基礎上,“十一五”,全柴相繼投入超過10億元用于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天利動力現代化裝備試車線的組建與投產;4.1億元天和機械機械高品質鑄造項目的啟動實施;投資近1億元四、六缸共線缸體自動加工線的引進;今年以來4D18機體自動加工線項目,高品質曲軸加工線項目,以及高水平的國Ⅲ、國Ⅳ裝配試車線改造項目的啟動等。
通過近年來不斷的產品結構再調整和產業的縱向多元化,全柴逐漸發展成為以中小功率車用柴油機產業為核心,大功率農業裝備、工程機械和車用柴油機產業,新型鑄造、加工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等共同發展的多元產業體系,成為了國內知名的發動機研發制造企業。
肖正海說:“隨著企業產品技術向國Ⅲ、國Ⅳ及更高水平升級,全柴排量10升的重卡發動機實現了市場突破,目前全柴正在與國內一知名重卡企業進行技術和相關合作方式的對接,作為企業下一步產品結構調整方向和新的發展目標,全柴有信心也有能力使其成為企業新的核心產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