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思路
雖然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最近幾年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即使是我們的百強企業,也鮮有能與國際跨國公司同臺競爭的實力。總體而言,我們機械工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仍然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世界市場競爭中仍處于弱勢地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曾說。
更有專業人士指出,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無論是規模、盈利能力和勞動生產率,還是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國際化經營、產業結構等,都存在明顯差距。
尋找原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中國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尤其是在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上,我們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的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依然存在巨大差距。
但是,凡事都有其利弊兩面。如果換一種思維,尋找新的創新空間,不一定不能闖出一片天地。“不可否認,國外發展比我們早,技術積累方面比我們多,但是這同時也存在路徑依賴的局限,我們就沒有路徑依賴的顧慮,可以大膽設想,小心驗證,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SAC303研發團隊中一位研發人員說道。
正是這樣一種思路的改變引領著SAC303的研制,比如SAC303在起重臂自拆裝方面,就采用了特殊的獨立設計,把吊臂自拆裝置從起重臂上獨立出來,既減少了大臂承受應力,又減少了成本。“而國外的大噸位起重機由于延續傳統設計,吊臂自拆裝置都是放在起重臂上。”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團隊在SAC303試制過程中創造性地克服大臂折彎的技術。SAC303折彎力度大,精度要求相當高,怎樣提高精度,工程師們在計算方法上首先做出了突破,他們想到了把有限單元法引入到折彎工藝參數的計算中來。
有限單元法是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數值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求解熱傳導、電磁場、流體力學等連續性問題。但從來沒有被引入到起重機的大臂折彎工藝參數的計算中來。
制造小組將有限元模擬引入到折彎工藝參數的計算中來后,大大提高了折彎精度和效率。
“SAC303的折彎真是又快又好!”每每提到折彎工作,其車間主任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
在配重造型方面,SAC303采用了獨特的大圓弧設計,在考慮方便小噸位吊裝的同時,也較好地規避了同行的技術專利。
目前,SAC303已完成專利申請受理23項。其中,7項發明,14項實用新型,2項外觀(三一車身公司有1項外觀專利)。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三一在大噸位起重機上的強勢介入,毫無疑問加速了中國輪式起重機行業技術升級的步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