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借款50萬元起步到發展成為總資產達278億元的跨國企業,并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企業前20強,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用了18年。在這18年里,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帶領他的團隊完成了科研院所轉制,不斷進行企業管理創新,并卓有成效地實施全球化戰略,為企業發展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在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大潮中,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員工借款50萬元,創立了中聯重科,開始了探索應用型研究院市場化生存發展的新路徑。在這一過程中,詹純新提出了“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理念。“科技產業化”,是指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產生社會經濟效益;“產業科技化”,是指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的工業產業,推進行業技術進步,最終達到全行業的科技化、集約化發展。
通過持續的體制改革,詹純新領導中聯重科完成了從研究院到國有企業、股份制公司、跨國公司的轉變。2009年,公司營業收入300多億元,利稅40多億元。事實證明,詹純新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科研院所“科技產業化”并帶動全行業“產業科技化”的道路。
詹純新將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理念歸結為“至誠無息,博厚悠遠”,以此為基點,逐步形成了由“一元、二維、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構成的企業文化體系。中聯文化不僅成為企業跨國運營內在凝聚力的源泉,而且成為企業獲得全球公信力的源泉。
詹純新確立了中聯重科適應國際化發展的事業部模式,詹純新用“50字管理方針”駕馭全局:管理的總體思路是“點控線,線聯面,線面貫通,點面互動”;職能部門的管理原則是“整合資源、目標管理、過程監控、服務協調”;事業部的運行規則是“人、財、物、產、供、銷、分配相對獨立;集中決策、自主經營”。
實行事業部制3年后,詹純新又構建了“四強一弱”的管理體系,即強化總部管理團隊、內控體系、戰略規劃體系、投融資體系和弱化營運體系,保證了企業運營的透明、靈活、高效和可控,為中國企業建立跨國運營構架提供了經過實踐考驗的制度體系。
詹純新領導中聯重科經歷了9次跨地域、跨國界的并購整合,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2003年對浦沅集團的重組并購和2008年對意大利CIFA的收購,規模之大、整合之難為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史上所罕見。詹純新帶領管理團隊,以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認同為基礎,以無形資產激活有形資產,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融合與協同,使9家先后加盟中聯重科的企業重新煥發生機,被業界譽為重組并購的“中聯模式”。
根據行業發展規律和企業特點,詹純新提出中聯重科的發展戰略是“裂變+聚變=全球化”。持續的裂變和聚變,形成多個跨國事業部,打造全球化企業。2008年,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公司的聚變,使中聯重科牢牢占據了混凝土機械全球第一的位置。
詹純新認為,企業超越利潤而存在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在他的倡導下,每年7月,中聯重科都會組織“愛心改變命運”活動,一大批貧困學子因此得以夢圓大學;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詹純新連夜指揮中聯救援隊入川,是第一支到達震中的大型機械化救援隊。目前,中聯重科為公益事業累計投入已超億元,在承擔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方面起到了模范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