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二產業園,一批載滿隧道施工裝備的貨車排成長隊,陸續發出,參與高原鐵路建設。此次發運的裝備包含多功能鉆機、全電腦鑿巖臺車、濕噴臺車、拱架臺車、除塵臺車等,產品類型覆蓋隧道超前地質勘探與加固、開挖、支護等施工工序,這是鐵建重工首批,也是國產全工序隧道鉆爆法施工裝備首次批量應用到高原鐵路建設。
裝備集結蓄勢待發
據了解,我國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面積26%。修建高原鐵路既面臨比成昆鐵路堪稱“地質博物館”還要復雜的地質,又有比南昆鐵路號稱“地下迷宮”更為艱險的路段,需要克服高原生態環境敏感、環保壓力巨大、建設條件艱難、施工周期超長、安全風險突出、防災救援困難等重重挑戰。
針對存在的地質和生態難點,鐵建重工研制團隊從項目預可研開始,根據工程不同隧道的地質、環境、氣候等情況,對全工序裝備進行個性化、定制化研制。
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致辭并宣布裝備正式出發
中鐵十二局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胡建國致辭
中鐵十八局集團副總工程師蘇在林致辭
發運儀式由鐵建重工技術總監姬海東主持
在發運儀式現場,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鐵建重工的裝備即將投入項目建設的戰場,裝備發運后,并不意味著鐵建重工的工作結束,反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鐵建重工將密切關注產品的運行和使用情況,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讓產品發揮最大的潛力,為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
鐵建重工也將根據產品在工程建設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客戶對產品的反饋,運用新的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不斷推出市場急需,行業領先,填補空白的產品。
首批裝備氣勢昂揚奔赴戰場
據悉,這批裝備前期經過反復的科研論證,并通過了高原高寒高溫、復雜地質條件等惡劣工況的試驗,設備整體性能可靠。裝備具備智能化功能,能夠實現隧道施工少人作業,緩解因施工人員高原反應帶來的施工效率和安全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鐵路建設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實現高效、安全、綠色建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