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會上表示,今年1~4月中國外貿累計順差是161億元,而去年同期是752億元,進口的增速是出口增速的1倍,基本奠定了全年外貿進出口平衡的狀況。預計全年的貿易順差會在前年2900億元、去年1900億元的基礎上大幅下降,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有所改善,也會為中國的總體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和基礎。
姚堅表示,中國今年之所以會出現貿易順差大幅下滑,一是由于進口價格,特別是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二是刺激經濟的一攬子方案,使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國內消費對于海外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加強。
對美強調反對貿易保護
針對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前日表示美國的出口控制體系存在著不合理之處,會給本國產品出口制造障礙,預計美國政府將在今后幾個月內出臺這一體系的“修改版”。對此,姚堅表示,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認為現實的出口管制體制過于陳舊,欲減少受管制的產品清單和管制程序,從根本上來看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是基于自身利益需要。2008年時,美國曾經修改過一個出口管制條例,將對中國出口管制列入單獨的目錄。希望美方在改革出口管理體制的過程中,能夠一視同仁,不對中國采取歧視性的政策。在接下來兩國商務部的會談中中國也會進一步強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廣交會成交額為恢復性增長
不久前結束的第107屆廣交會上,成交雖呈恢復性增長,但仍遠低于危機前水平,成交額較2008年同期下降10.3%。采購商對市場走勢仍存疑慮,下單謹慎,企業擔心匯率變化、成本上升,不敢接長單、大單,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成交的53%。
姚堅表示,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股票市場波動較大,會對市場信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進而會延緩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雖然中國和希臘的貿易只占中歐貿易很小的比例,但歐洲整體的經濟情況也會受到這次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因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占中國貿易規模的16%,這樣會對整個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截止到5月14日,人民幣對歐元的累計升值達到14.5%,也給中國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壓力,從而對貿易政策的調整產生影響。
專家分析
進口增長已遠超危機前水平
瑞穗證劵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在大宗商品、汽車及其零部件板塊帶動下,中國進口增長已遠遠超過危機前的水平,同時也改變了儲蓄-投資均衡。機械和電子產品持續推動下出口增長也已恢復到了危機前30%的水平,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了工資上漲壓力影響,增速有所放慢。未來強勁的進口增長可能有輕微縮減,而由于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面臨拯救希臘債務危機,可能推出的南歐緊縮政策影響中國對其出口。由于貿易順差的逐步減少和近期美元兌歐元升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已有所緩解。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