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礦產開采的熱潮,正在帶動著礦山工程機械制造商們來華爭食更大的蛋糕。
5月20日,裝備業巨頭山特維克集團礦山工程機械總裁Lars Josefsson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屢次流露加速在華本土化的意向。
“我們在中國的高端產品市場上主要和外國公司競爭,但在中低端設備市場上我們面臨和中國本土公司的競爭,我們目前的市場份額還不太高,這正是我們最希望改變的一個狀況。”他說。
他向記者介紹稱,2009年山特維克礦山工程機械公司在華整體銷售額為20億元人民幣,占整個集團在華業務的半壁江山。其中,25%來自于建筑工程,如粉碎機和隧道挖掘機;75%則來源于礦山開采。
據了解,從2004到2006年,山特維克礦山工程機械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從2006年到2009年又增長了一倍,并且計劃到2012年,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區銷售額再翻兩番。
為此,在金融危機期間,山特維克在華進行了一輪快速而兇猛的“抄底”投資。尤以其新建于上海嘉定的新廠為甚,比其2005年在上海建成的一期工廠大7倍。
“在2006年之前,我們所有對華銷售的產品都是進口的。但我們的計劃是為了實現本土化,必須有75%—80%的產品在中國制造。”Lars Josefsson告訴本報記者。
據記者了解,今年,礦山工程機械市場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我們希望參與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我們的客戶也有著諸多礦山開發計劃的野心。”Lars Josefsson表示。
Lars Josefsson告訴記者,為快速有效實現本土化,山特維克當務之急乃是馬上建立起在華服務中心,同時加大從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外工廠到中國工廠的技術轉移力度,來實現中國買家降低能耗和提高自動化的市場目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