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width="600" height="400" align=""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3264p9t9qt"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iframe>
“鄭州受災,我們也必須隨時做好準備,如果咱們馬村區也出現洪水險情,立馬停止生產,組織救援!”
焦作的徐工老客戶盧總所在的馬村區已連續3天強降雨,針對可能發生的險情也已召開數場抗洪專題會議,當討論到救援設備何時到、救援人員如何調配時,大家都陷入深思,此時心急如焚的盧總,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當即表態:我廠里有10余臺裝載機、150名員工隨時待命。
鋼鐵身軀 擋住洪水的蔓延
7月21日上午,正在開會的盧總接到區防汛指揮部的電話:馬村區文昌路新月鐵路橋下積水水位過深,現場四臺固定抽水泵和一臺移動抽水泵因持續作業,現已無法啟動,請求支援。
“馬上到位!”一聲令下,盧總親自調度所有裝載機加滿油、掛上檔,10余臺滿載砂石和防汛物資的裝載機,火速趕往抗洪一線,其中6臺更是與時間賽跑,擔起修筑防汛大壩的重責。暴雨中自由穿梭、為馬村區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將洪水擋在身后的裝載機,此刻像機了鋼鐵戰士。對于徐工裝載機而言,前方是洪水,背后是家園,建家園、護平安是它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著25年黨齡的盧總,更是沖鋒在前,堅守一線。一邊指揮裝載機救災,一邊做好救災人員后勤保障工作,“這就是履行‘我是黨員,我先上’承諾的時候,也是我們企業回報社會和群眾的時候!”盧總一席話,讓人不禁聯想到他在疫情期間果斷捐款10萬元支持疫情防控的善舉,頓時對其肅然起敬。
這束光 照亮回家的路
在新月鐵路橋下奮戰之時,盧總又接到緊急通知,萬方產業集聚區因連降暴雨,積水過深,周邊企業職工和群眾急需轉移,此刻盧總的裝載機又變身擺渡船,疾馳而去。
水流湍急,路況、水深不明,每行進一米都驚心動魄。臨近傍晚,救援難度越來越大,救援人員開始根據人員聚集情況調度裝載機前往救援,“看那束光,是徐工鏟車!”車燈全開的裝載機所到之處,都會引來一陣歡呼,這束暖暖的光,讓被圍困的群眾看到的是希望、更是大國重器的擔當。
駕駛員王世明師傅感慨萬分地說道:“駕駛裝載機這么多年,今天第一次感到萬分自豪,因為平常裝石頭、沙子,努力工作是為了生活。今天站在鏟斗里的可都是人啊,每次轉移都感覺自己的裝載機如同生命之舟,全是為了家鄉,為了生命!”、次人員轉移,他都與他徐工的“好搭檔”——裝載機齊心協力,穩些再穩些,小心急流、小心坑道、小心別顛著群眾。
此時,徐工裝載機、勇敢救援司機、救援群眾,在那束光的照耀下,一起趟出一條安全之路、回家之路。
風雨無情人有情,面對突破歷史極值的暴雨,即便盧總調動了全部裝備用于救災,依然無法滿足需求,于是他向徐工裝載機河南經銷商路友公司請求支援。
路友抗洪應急救援小組僅五分鐘就給予了回復:無條件支持!不僅將當地所有新車開往指定救援地點,并向客戶承諾,救援期間裝載機如出現故障,立刻給予維修支持。當看到一輛輛雪中送炭的新裝載機駛入救援現場時,盧總也被徐工的大愛所感動。
盧總堅守抗洪一線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災難面前的義無反顧,不僅需要形成一致的目標,更需要擁有相同價值觀,正如盧總這樣“肩上有擔當,腳下有行動”的企業家與徐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價值觀吻合,才能攜手抗洪,奉獻社會,造福大眾。盧總,徐工為你點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