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仍在繼續,但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在整體銷量和銷售收入雙下降的情況下,依靠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以及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取得了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3%的好成績,走在了依靠自主創新打造全球工程機械排頭兵的道路上。
技術創新推動多項第一
5年前,柳工放棄了國外著名公司開出的優惠合資條件,決定在挖掘機項目上堅持自主技術研發。2007年,柳工挖掘機年產銷2100臺,成為當年全國唯一超過2000臺的中型挖掘機民族品牌。目前,柳工是國內挖掘機本土品牌實現銷售收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之一。
柳工人堅持自主品牌、進行自主產品研發的信心,源于高效運轉的技術創新機制。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章二平介紹,柳工擁有中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第一家國家級技術中心和第一個博士后工作站,擁有一支500多人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隊伍。
正是依靠這些人才的支撐,柳工每年推出20多個創新產品,并創造出多項第一。以裝載機為例,柳工制造出我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第一臺鉸接式裝載機、第一臺井下裝載機、第一臺高原型特種輪式裝載機以及填補國內空白的6噸至10噸大型輪式裝載機技術……
從上世紀60年代的技術科到70年代的技術研究所,再到90年代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從不斷模仿創新、技術引進創新過渡到自主創新,柳工形成了“生產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2008年,柳工裝載機的產銷量高居全球第一位,整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人才工程支撐國際戰略
在柳工,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已經逐步由事務性職能向戰略性職能轉變。柳工將企業的人力資源視為最寶貴的資源,通過對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與管理,實現了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和內部人才培養的國際化,使之成為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推動力。
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華說,柳工本著“人崗匹配,人盡其才”的基本原則,建立了雙向職業發展通道,形成了“多序列職業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包括高層領導在內的全體員工在管理和專業發展軌道上縱向發展,或選擇其他專業領域進行橫向發展。
根據公司對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的管理辦法,擁有頂尖技能的專業或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薪酬待遇、福利甚至遠高于一些中高級經理,大大激發了員工提高技能的積極性。
目前,柳工的人力資源管理已經跳出傳統的、被動的人事管理模式,真正地走入了一種以員工能力發展為中心,并通過能力提高來支撐柳工國際化發展的主動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與之相對應,2004年以來,柳工的產品出口量不斷實現跨越式增長,出口創匯從2004年的1308萬美元躍升至2006年的6732萬美元,2008年更是進一步躍升至2.16億美元。
重點市場推進獲得重大突破,南美、伊朗、越南、歐洲、泛俄語區等5個市場的增長率均超過60%。同時,歐洲市場的高速增長標志著柳工產品正在得到發達國家高端用戶的認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