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實施一年多來,以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為總目標,以迎亞運為契機,以“三促進一保持”為工作主線,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推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實現了《規劃綱要》實施工作的良好開局,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主要舉措
一是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審議通過了《廣州市貫徹實施〈規劃綱要〉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實施《規劃綱要》工作領導小組,各區(縣級市)和市直部門也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責任機制。
二是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編制修訂了廣州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等一批重大規劃,研究制定《廣州市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實施細則》、《廣州市落實〈規劃綱要〉主要目標和任務工作分工方案》等一批重大政策。同時,以實施《廣州市落實〈規劃綱要〉“三重”(重要試驗區、先行區、示范區、開發新區和重大基地、重點項目)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和20項重大戰略工程為抓手,著力增強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支撐能力和發展后勁。
三是大膽創新,力求突破。圍繞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著力在擴大投資和消費、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推進廣佛同城化、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和攜領區域一體化發展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突破。
四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宣講會等方式,強化對《規劃綱要》的學習;組織報紙、電視臺、電臺、網絡等開展大量專題性報道,以講壇、解讀、專訪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努力營造全市上下團結奮斗、共同推進《規劃綱要》的良好氛圍。
五是定期督辦,科學考評。建立了《規劃綱要》實施情況專項督查制度和工作情況報送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將《規劃綱要》落實情況作為各級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實施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二、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主要成效
一是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集中力量抓好81項重點項目,空前加大投資力度,并大力推動“廣貨內拓”,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113億元,同比增長11.5%,超過年初預期增長目標1.5個百分點。
二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堅持高端發展戰略,積極主動調整產業結構,2009年全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6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70%,主導經濟增長地位進一步增強。廣州科學城、天河軟件園、廣州國際生物島等重點區域和一批創新型科技企業加快發展,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2.8%。
三是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2009年全市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廣州地區已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6家、省級19家,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分別達到9家和114家,以國家級創新平臺為龍頭,省、市級創新平臺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已基本形成。廣州高新技術產業區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和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四是城市承載能力全面提升。第16屆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各項籌備工作有序開展,亞運場館建設加快。空氣整治50條措施有效實施,全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穩步推進,“三舊”改造進程加快,第一批“退二”企業年內關?;虬徇w目標基本完成;“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二期工程和城市綠道網建設推進實施,2009年全市萬元GDP能耗預計下降超過4%以上?,F代化的“三港雙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道路、快速軌道線)建設加快。
五是區域合作開創新局面。廣佛同城示范效應顯著,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及一批專項協議成功簽署,多層次工作機制建立運作,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重點領域三年工作規劃和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制訂實施,2009年度52項和2010年度69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廣佛肇經濟圈建設加速推進,37項重點工作有序開展,2009年廣佛肇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居全省前列,三市總量之和占全省比重近四成(37.8%)。
六是重大改革進展順利。大部制改革深入推進,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成為全省民主法制建設試點,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市委政治協商規程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辦法。組建城市建設重要領域專業投融資集團,產權交易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全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首批試點城市。增城市成為全省首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縣級市。
七是民生福利持續改善。進一步落實惠民66條措施和17條補充意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45萬人,共幫扶4.8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和農轉居人員養老保險待遇,調高農村社會養老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7%;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建成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項目14個,為17670戶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城鄉基層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廣州歌劇院、廣州新電視塔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基本建設完成;2009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6%,連續2年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