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作為第十七屆中博會和首屆高峰論壇分論壇之一,此次論壇圍繞著中小企業“專精特新”成長之路進行了深入分享與探討。圓桌論壇環節,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等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圍繞著數字化驅動、工業設計驅動、金融驅動、資本驅動四大方向,探討中小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下的創新機遇,破解“小巨人”迸發“大能量”的密碼。
樹根互聯是一家專注打造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的公司,為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基座。覆蓋的場景,包括了智能研發、智能產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產業金融等,提供全價值數字化轉型服務,讓工業企業以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的方式,實現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基于我們的數字化轉型新基座,我們還通過“通用平臺+產業生態”的P2P2B模式,與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創新企業等生態伙伴的行業經驗和應用場景相結合,打造了20個產業鏈平臺,實現工業互聯網更為廣泛的覆蓋,幫助更多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轉型,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合力推動供應鏈產業鏈現代化升級。
從燈塔工廠到燈塔企業,再到燈塔產業,樹根互聯的數字化轉型新基座,正在支撐中國制造由內到外的全局升級。背后的技術支撐,主要是我們服務了數百家各行各業的工業企業,沉淀了三大核心通用能力,包括多種類工業設備的大規模連接能力、多源工業大數據和AI的分析能力、多樣化工業應用的開發和協同能力等。
這樣一來,根云平臺就可以向下對接海量工業設備,向上支持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與部署,相當于一個通用的新型基礎設施,發揮類似Windows、安卓、iOS等操作系統的作用,即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以此來降低企業接入新技術,實現數字化的成本和門檻。
01 數字化是中小企業的“創新引擎”
隨著中國的新舊動能全速切換,產業轉型的機遇就在當下,而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多樣性、差異化的經濟生態,是我國經濟韌性最重要的保障。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因此,中小企業如何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打發下摸索一套可行的創新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賀東東作為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帶領團隊打造了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根云(ROOTCLOUD)平臺,以“最具用戶價值”、“打通最后一公里”和“各層皆開放”的理念,提供從物聯接入、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和SaaS應用的服務,協助企業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轉型升級和模式創新。主持過多項流程信息化、物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云平臺相關的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是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國家智能制造委員會專家委員、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副理事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不僅成功解決了中國企業部署工業互聯網階段在資金、周期、技術實力等方面出現的痛點,還精準承接了我國深化結構改革,鼓勵互聯網創新,搶占新技術革命制高點的戰略謀劃,為中國制造業在信息時代的彎道超車貢獻力量。
賀東東指出:“作為中小企業要在一個特定的領域成為龍頭企業相當不易。需要在一個特定的市場,用產品和機械化等去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這一點上,基于數字化可實現的萬物互聯、數字化采集、數字孿生,大數據建模以及智能AI等能力都可以起到對整體業態加速的目的,所以我認為數字化對于實現創新提升來說是重要要素。” 其次,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鍛造一批不可替代、難以復制的高新科技,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數字化轉型新底座,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
02 敏捷轉型,一步到位
“以樹根互聯為例,我們定位為數字化轉型新基座,本質是把工業的這些數字化轉型以及智能制造的經驗沉淀下來變成可快速復制并高效獲得的通用能力,形成一種基礎設施服務,極大地簡化了中小企業接入通用技術的路徑并聚焦創新創造成果。”賀東東介紹道。 他坦言,樹根互聯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解決“將從大企業所獲得的數字化轉型這些經驗傳遞給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的問題,并形成一個良性機制,擁有可行的商業模式。而在探索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主要將遇到三個問題。 首先,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處理巨量復雜數據。這就要求有能力處理該問題的團隊要懂云計算,懂人工智能等,但是一個中小的制造企業通常難以負擔這樣的團隊,人才成本將成為中小企業難以跨過的第一道門檻。其次,高技術門檻。樹根互聯可以將先進的技術,例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能力沉淀下來,集成為簡單易用的應用直接賦能給中小企業,方便中小企業無需自供專業團隊也可以快速使用到最先進的技術來提高自身工藝進行業務創新。
最后,低效率門檻。如何將制造業轉型的數字化能力變成可高效接入的公共能力。樹根互聯充分地考慮到中小企業如何連接設備,如何做工業數據的處理等問題,把通用的工業知識和經驗變成方便使用的工業 App,更便于中小企業調用,打造出基礎設施所具備的“底座”能力。 如此一來,基于對以上三個問題的解決,中小企業便能夠以低成本、低門檻,低風險的方式去做數字化轉型,極大地解放了中小企業的創新空間。因此,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數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的抓手,發揮著重要的價值,被定義為國家新基建的一部分。
03 拓展“產業平臺化” ,帶動“集群手拉手”
除此之外,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于政府專業分析主管部門來說具有很強的工具性。以廣東為例,百億元以上的特色產業集群有33個,具有兩大特點。 第一個,集群規模雖然巨大,但個體多元分散。單個的中小企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時很難有能力直接構建自己的數字化理念,所以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第二,中小企業具備定制能力。政府通常會以平臺的方式提供助力,把我們的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共性技術構建起來,以共享的方式以更低的成本推動整個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
三一燈塔賦能案例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正式發布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成功入選,成為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的“燈塔工廠”。
樹根互聯是三一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商。三一燈塔工廠依托的“數字化轉型新基座”,就是由樹根互聯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根云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整個工廠的生產制造要素實現全連接,成為深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體”,實現數字化能力的泛在部署,使生產潛能得到極大發揮。
在燈塔工廠,根云平臺支持全局智能化運維的同時,也在后臺日夜不停計算,根據工廠里36000多個數據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優參數,優化生產節拍。
相比于改造前,三一北京樁機工廠在相同廠房面積下產值翻了一番,總體生產設備作業率從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時間下降58.5%。目前,該工廠可生產近30種機型。2020年,三一北京樁機工廠的人均產值已達到1072.8萬元。
未來,三一重工“燈塔工廠”的諸多經驗還將對產業鏈伙伴、行業,乃至整個“中國智造”賦能。而樹根互聯作為“數字化轉型新基座”,也將隨之深入制造業的毛細血管之中,加速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
“當下一定要擁抱數字化的趨勢,這是制造業真正的轉型騰飛時刻,更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機遇。”賀東東說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