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士、韓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主流工程機械主機制造企業,配套企業,以及塔機租賃、高空設備租賃、挖掘機租賃等施工企業代表相聚上海,共同參加2021全球工程機械50強峰會暨中國設備租賃峰會。代表們通過主題演講和對話論壇,共同探討全球及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運行、行業發展、企業拓展的關鍵話題。
行業榜單印證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突飛猛進
峰會上,組委會發布了“2021全球道路設備制造商10強”“2021全球/中國塔式起重機制造商10強”“2021全球自行式高空作業設備制造商10強”“2021中國塔式起重機租賃商10強”“2021中國高空作業設備租賃商10 強”“2021中國挖掘機租賃商10強”以及“后市場零部件年度品牌”“鋼絲繩年度品牌”等10余份榜單。透過這些榜單,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年來世界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格局、產業鏈體系等都發生了重大調整。
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21全球道路設備制造商10強”排行榜。該排行榜以銷售額、銷量、技術、產品創新實力、品牌口碑及影響力等為評價標準,約翰迪爾——維特根、法亞集團、徐工集團、安邁集團、阿斯太克、三一重工、沃爾沃建造設備、卡特彼勒、日工株式會社、酒井株式會社躋身10強。身處這個評價體系,中國企業徐工表現亮眼,代表中國企業首度挺進前三,三一重工位居第六。中國力量再度實現實質性突破,也是中國工程機械“大國重器”技術實力突飛猛進的印證。業內人士認為,以此為起點,中國道路設備制造商將在全球市場掀起一輪“中國風潮”。
此外, “2021 TOP50工程機械應用案例”和“2021 TOP50零部件應用案例”也在峰會上正式揭榜。
峰會組織者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建造業蓬勃發展,一座座標志型建筑和工程拔地而起。在中國建造的每一個“世界級作品”背后,都有著能夠代表全球最高技術水平、領先施工工藝的工程機械設備的參與和貢獻。能夠入選“2021年 TOP50工程機械應用案例”的,不是在國家重點大型工程項目、礦山、民生工程、地標建筑等項目中,獲得成功應用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就是在細分產品領域,極具代表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且相關企業在業內有著較高的產業貢獻度、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此次“2021 T50工程機械應用案例”上榜的26個案例,涉及包括徐工、中聯重科、山東臨工、柳工、鐵建重工等在內的14家企業,分別在建筑、道路、隧道、礦山、核電等不同領域展現出了極高的制造實力。
而在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技術加速創新的背后,核心配套體系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配套領域,也涌現出來一批極富代表性的應用案例。此次“2021 T50零部件應用案例”共有14個案例入選,涉及康明斯、德納、丹佛斯等13家企業。
專家分析指出,隨著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配套零部件產業也在發生變化,工程機械產業核心供應鏈正在重構。
一方面,智能化、高端化,電動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讓主機制造企業對于零部件的需求和以往大不相同,加之產品結構升級和排放標準升級,讓一些高端零部件企業開始有更多的機會和主機制造商進行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機械綜合型制造商集中度的提升,已達到88.42%,這么高的集中度勢必推動產業最核心、最優質的配套資源向領軍企業集中。這些都將推動零部件產業的轉型升級。
電動化、智能化研發應用將成中國企業超車關鍵
本屆峰會以“定義產業,定義未來”為主題,通過主題發言、專場討論,大會為中外企業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全球以及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站在產業變革的當下,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更清晰地看清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懂市場變化的風向。”峰會組織方中國工程機械雜志總編孫哲在主題演講中分析總結了中國工程產業未來的一些發展走勢。
她表示,中國工程機械雜志連續21年發布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榜單,從這21年的歷程可以看出,工程機械行業基本每8年經歷一個發展周期。這一波周期以2019年為節點行業出現下滑,特別是受疫情影響,此輪下滑比以往更加猛烈。雖然得益于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和有力的疫情管控,2020年、2021年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業績出現回升,但并未脫離行業振蕩下行的走勢。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程機械今年在海外的市場一片火熱,向發達國家出口猛增,上半年對美、歐、日的出口額分別增長了34.29%、55.83%和39.70%。
她指出,還有一個趨勢就是未來8~10年,在全球工程機械排行榜中,中國制造商有望登頂。目前進入全球50強的11家中國企業的銷售額總額達到了504.81億美元,在全球50強企業的占比達到26.48%。中國企業在各個細分領域中也表現出色,如全球裝載機五強中三家中國企業入選,三家中國高空作業設備企業進入全球前十,一個中國時代正在開啟。
還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凸顯。如近年中國挖掘機市場進入高速增長區間,但是并沒有帶來一榮俱榮的景象,反而強與弱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挖掘機制造商加速分化。
孫哲提到,業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將租賃經營業務作為常規板塊打造,通過收購、自建或者合作的方式建立相關的業務單元,包括國外企業如小松等也在租賃業務上不斷發力。預測在中國挖掘機和裝載機領域租賃業務的滲透率今后可達到40%。
她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構建完善的研發體系,這將成為中國企業超車的關鍵。近年來中國領先的工程機械企業在智能化和電動化上實現了徹底落地,推出具體解決方案,投入大規模的市場應用,更重要的是在曾經視為瓶頸的產業鏈和研發體系上,他們也越來越完善,未來這些都會為中國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
孫哲也指出,在當前的工程機械市場上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仍未穩固,一方面市場中不低于30%的新用戶和非專業用戶尚未建立起足夠的品牌忠誠度,另一方面老用戶和專業用戶,在選擇產品時也沒建立起單一的品牌忠誠度,而是在幾個品牌范圍內形成了有限的品牌忠誠度。“怎么留住用戶,怎么提升忠誠度是工程機械企業未來應該多多關注的。”她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