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六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以“線上+線下”形式召開,線下會場設在北京。會上,蘇子孟會長作《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工作報告。以下內容摘錄自蘇子孟會長的講話內容:
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好成績:
1、工程機械行業呈高位運行態勢,總體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工程機械行業在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的宏觀環境下,在去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保持高位運行態勢。今年1至10月份,協會聯系的行業骨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主要產品銷售量同比增長33.3%;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1.3%。盡管由于上年基數較高、今年5月份之后部分產品市場需求下滑、能源原材料制約因素增多、一些配套件供應不暢、產品出口成本持續增高和疫情散點多發等原因,行業今年經濟運行前高后低,下半年以來市場銷售持續下行、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挑戰增多,但今年全年總體仍屬于高位運行態勢,全年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同時,行業企業在發展動能、結構調整等方面的積極進展取得了成效,有力的支撐了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2、科技創新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⑴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研發成果累累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的關鍵一年。全行業達成了高度共識,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據對參與協會年報企業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科技活動經費同比增長24.5%,占營業收入比達到近4%;其中,用于研究與試驗經費同比增長69.56%。2021年1-10月協會快報統計的12家企業集團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5.4%。
全行業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堅持“四個面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成了一批創新研發成果,較好的滿足了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重大項目需求。
——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超大直徑盾構掘進新技術及應用”項目、“深部復合地層隧(巷)道TBM安全高效掘進控制關鍵技術”項目,“道路與橋梁多源協同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軌道交通大型工程機械施工安全關鍵技術及應用”等4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隧道施工智能化作業機群自主研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工程機械再制造協同設計與質量保障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大柔度臂架類工程機械智能化作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等2個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面向露天重載工況的礦用液壓挖掘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等11個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大噸位裝載機用液力變矩器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8個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工程機械行業有二十二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其中三項獲專利金獎,一項獲專利銀獎,十五項獲專利優秀獎,三項獲外觀設計優秀獎。
⑵重大技術裝備不斷投放市場,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提供保障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快推進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工程機械行業在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基礎上,研發制造了包括大型上回轉塔式起重機、大型全地面起重機、大型舉高類消防車、大型履帶起重機、一體化潛孔鉆機、超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和泥水平衡盾構機、大直徑的敞開式硬巖掘進機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重點難點工程提供了關鍵裝備,取得了突出成績。
⑶推進無人化施工作業,智能化工程機械進一步獲得推廣應用
隨著智能化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推廣,我國工程機械領域越來越多的實現了無人駕駛和智能化控制,有效滿足了施工作業智能化的需求,拓展了建筑施工領域作業場景,縮短了作業時間,減輕了作業人員勞動強度,保證了施工質量一致性。2021年無人駕駛工程機械在不斷加厚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了大范圍試用和典型項目示范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在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攤鋪機、塔機、旋挖鉆機、非公路用自卸車等領域逐步實現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和智能工程機械示范應用,正在進一步完善提高的基礎上,進入實際施工中。
3、綠色發展呈現新局面,電動工程機械積極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
近幾年,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工程機械電動化、排放標準升級、綠色施工技術及裝備、產品輕量化和效率提升等方面不斷取得成果,實現了工程機械綠色升級,呈現出百舸爭流的發展局面。如:大型無人駕駛電動非公路自卸車,克服了多項技術難關、取得多項技術成果,在我國多個大型露天礦平穩安全運行。除此之外,電動裝載機、電動挖掘機、電動推土機、電動叉車、電動升降作業平臺、智能換電站、氫燃料電池攪拌車和自卸車等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有的實現了技術突破,有的市場應用狀況良好。
當前電動工程機械發展還需破解諸多難題,需要克服電驅動功能部件、電控系統和動力電池等技術難題,更要承受高成本的壓力。然而,廣大工程機械企業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積極主動開展綠色動力工程機械研發和制造,為用戶提供了高效的綠色工程機械,為我國綠色工程機械發展和市場培育打下基礎,為我國“雙碳”目標做出了貢獻。
4、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行業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提升基礎零部件、基礎制造工藝、基礎材料的發展;骨干企業加大了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一批燈塔工廠,智慧制造園區相繼建成,除部分大型企業集團外,很多專特精企業的智能化改造也卓有成效;一些企業加快控制技術、電液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產業基礎技術在工程機械智能化監控、維護、檢測、安全防護與管理、遠程作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具有輔助操作、無人駕駛、狀態管理、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特種作業、遠程控制、故障診斷、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機械得到實際應用。
二是產業數字化獲得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廣泛應用,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一些企業,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和安全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環境,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型業態和應用模式,有效支撐了工程機械研發、制造、施工管理、應急救援等各環節的高效運營,積累了大規模設備狀態數據和解決方案,為進一步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打下了基礎。
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有三項列入工信部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應用試點優秀案例。
三是高端配套件研制取得新進展,自主安全可控能力不斷提高。隨著工程機械整機技術和產品的升級,關鍵配套件領域也不斷獲得新提升,一些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在技術創新與產品可靠性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如,部分高端液壓油缸、液壓泵閥、馬達等液壓件產品逐步實現批量配套,為進一步保障和支撐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做出了新貢獻。
行業形成了整機企業零部件研發、試驗檢測與零部件制造企業技術研發與制造工藝提升相結合、相支撐,以及整機企業零部件制造與專業零部件企業相補充、相借鑒的發展方式,有效地帶動了零部件行業的轉型升級。
四是逐步構建起工程機械行業規范化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工程機械高質量發展需要培養大批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方位提升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職業技能水平,協會加大力度開展工程機械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著力與相關會員企業共同開展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工作。
——開發相關職業技能標準。正在編制和即將發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包括“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汽車吊司機”、“鑿巖臺車操作工”等;已發布了“移動式升降工作平臺操作工”團體標準,“高空作業機械操作工”等團體標準正在開發。
——協助修訂國家職業大典。涉及工程機械部分有“高空作業機械操作工”、“掘進機械操作工”和申報的新職業“鋼筋工”等。
——編制系列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移動式升降工作平臺操作工”培訓教材已正式出版;即將組織編寫“挖掘機、鏟運機械、樁工機械操作工”等系列教材。
——構建培訓體系。與有關企業、代理商、學校等機構合作,以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教材為基礎,開展相關師資教育、考評員培訓和相關評價工作,逐步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工程機械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五是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合理。一批工程機械整機、配套企業被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或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專特精優企業。長沙、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位列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批產業聚集區被認定為工程機械制造基地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5、克服新冠疫情影響,行業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2021年1至10月份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272.2億美元,同比增長61.3%,貿易順差240.5億美元,同比增加102.7億美元。尤其是6月份、9月份和10月份當月出口額均占上30億美元臺階,連續八個月站在歷史最高月份出口記錄之上。前十個月出口總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全年出口額,預計全年出口額將超過300億美元。其中大型挖掘機、履帶起重機、電動叉車、大型非公路自卸車等高端工程機械出口增長較快。
同時,在疫情肆虐全球,全球裝備制造業和產業鏈有序運轉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海外工程和海外項目等業務的不斷拓展。
6、標準化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近兩年,工程機械團體標準更加注重由數量規模向高質量推廣應用轉變,加快開展用戶施工作業急需、填補空白領域和提升技術水平等標準的編制和發布,一批高質量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及時解決了施工單位的需要。工程機械行業從2017年至今已經連續五年參評由工信部組織開展的工業通信業“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共有22項團體標準被評為應用示范項目。
2021年協會先后承擔了《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汽車吊司機)》《鑿巖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開發任務,解決了部分領域因行業職業培訓缺少標準依據、與行業高速發展不相適應的實際問題,為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開展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工作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為保證非道路工程機械排放標準在行業內順利實施,2021年3月協會在無錫組織召開的排放交流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效果,使非道路工程機械主機和發動機企業對國四排放標準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認識,有效推進了新機型的合規認證工作。
7、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有效支持了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個月,工程機械市場呈現出高位調整態勢,一些產品銷售量逐月減少,行業經濟運行面臨考驗。令人欣慰的是,廣大工程機械企業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摒棄了非理性的競爭行為,保護了市場競爭秩序和行業穩定發展的大局,從只關注市場占有率變為更多的關注市場占有率的質量,關注市場高端需求滿足程度、關注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風險意識顯著增強,更加冷靜的研究市場需求變化,從更加有效的滿足用戶實際需要出發,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性能、質量,成為用戶單位高效完成施工任務的重要保障力量,從而推動了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