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每年為公司挽回“三包”損失150—180萬元
針對各類產品失效,運用失效分析技術,解決產品早期失效問題已成為制造行業通用的工作流程。國內外品牌機械制造企業十分重視失效分析工作,為失效分析配備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配套的設備。失效發生后,企業能迅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短時間內作出反應,控制損失擴大的同時維護品牌形象。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失效分析工作的開展運用較晚。柳工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重點企業,近年來在失效分析方面的工作開展迅速,并卓有成效。
工程機械使用工況惡劣,各種零部件失效數量大,種類多,失效模式復雜,給公司和用戶造成巨大損失。近幾年數據統計表明,隨著公司銷售量增加和三包期延長,公司"三包"期內失效件數量巨大,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萬,部分零部件還有逐年上升的失控趨勢,形勢十分嚴峻。
2005年,公司組建失效分析項目組,針對裝載機主傳動進行失效分析,正式將失效分析納入柳工技術研發工作體系。經專項組不懈努力,該項目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實施并取得預期成效,每年挽回“三包”損失150~180萬元。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公司質量反應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較好地維護了柳工品牌形象,讓市場和客戶增添了使用柳工產品的信心。
此后幾年,公司的實效分析工作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從單一面向裝載機到面向各產品線。期間,失效分析項目組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解決了燃油箱開裂、動臂斷裂等一系列失效問題。
2009年5月,公司技術部門組建柳工失效分析學會,公司失效分析技術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學會現有會員57名, 2009年學會成功開展內齒輪、挖掘機軸座等系列失效分析項目的同時,在學會的建設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先后編制并發布15項專業技術標準:積極培養失效分析人才,組織開展4次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學術研究,參與重點學科12項發表專業論文4篇;拓展學術視野,多次參加全國性失效分析學術交流會議。
截至今日,學會中4人已成長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分會的專家會員,8人為成為工程師會員。學會還積極開展多方合作與交流,目前已與吉林大學、一汽、二汽以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對外交流,博采眾長,大大提升了學會的學術水平和會員的專業能力。學會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現有各專業學會的一致好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