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的春天從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開始。”這是上海資深股民徐勤芳5年前在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股東大會上的預言。
這位當年拋掉手頭的4只股票買入1萬股三一重工股票的老人,對三一仍然情有獨鐘。他透露,投資三一獲利豐厚。
這是一個縮影。在當下全流通的時代,上市公司大小股東利益趨于一致,共同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
中國證券市場已歷時20年,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起步較晚,萌生于股權分置改革。“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家踐行市值管理的A股上市公司。
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認為,上市公司的市值是衡量其實力大小的綜合性指標,它不僅體現了企業現在經營能力的好壞,而且反映了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期,還反映了企業與股東、企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
市值的魅力
三一重工董事、高級副總裁趙想章先生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我們很早就從思想上認識了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上至董事長下至普通員工,都關心公司的股價。在公司高層參加的每周經營環境討論會上,三一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
他說,親歷公司的發展,公司有不少普通員工買了公司股票。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員工在享受薪資的增長外,還從資本市場獲取了三一股票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這也反過來促進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趙想章回憶道:2000年,我剛來三一重工的那一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只有3.9億,而今年有望接近300億。如果公司沒有上市,沒有市值管理,不可能實現如此跨越式發展。
上市后,三一重工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平均以50%以上的年增長率向前推進,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三一重工的市值也從2003年7月3日上市初始的37億元躍升為2009年年末的540余億元,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在民營上市公司中其市值也名列前茅。
三一集團副總裁何真臨對此評價說,這就是市值的魅力所在,它給后起之秀的崛起搭建了一個快速超越的平臺,它通過投資者用真金實銀搭砌的可隨時變現的財富彰顯了企業的實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