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新春,省委、省政府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在全省掀起齊心協力抓發展的熱潮。2月2日,汕頭市在濠江區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舉行汕頭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風電創新港產業項目開工簽約大會,吹響了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汕頭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國際風電創新港產業項目開工簽約大會。
這是汕頭市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工作部署,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建設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的具體舉措。
起跑就是沖刺,開賽即是決賽。項目開工簽約,意味著謀劃了一年多的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工作已揚帆起航。汕頭何以能打造國家海上風電產業的根據地和國際海上風電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這張風電藍圖如何引領汕頭高質量發展?
▍簽約新項目
為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強基固本”
大會現場,云集了金風科技、中車永濟、德力佳、中材科技、北京鑒衡、華潤電力、京能集團等國內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及能源企業,他們不僅是大會見證者,更是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未來的參與者、建設者。
記者梳理發現,本次大會簽約的綜合性項目共5個,主要涉及海上風電母港、海工裝備產業園、海上風電集中送出工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風電+金融等合作事項,規模約300億元。這些項目內容貫徹創新港建設的全過程,將有力促進實現強鏈補鏈,夯實創新港發展根基,為創新港發展實現“強基固本”。
簽約項目中備受矚目的是海上風電母港項目。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上風電母港是海上風電發展的生命線,“從世界海上風電發展規律看,海上施工建設以及海上風電產品出港運輸必須緊緊依賴專業性的海上風電母港。”
據悉,目前汕頭市依托廣澳深水港的優良條件,規劃布局形成“一港一園”的海上風電母港發展新格局。其中,“一港”指利用濠江區廣澳港區廣澳三期已規劃的3個2萬噸級泊位,建設3個專業性綜合性的2萬噸級的海上風電泊位,遠期調整升級為3個5萬噸級的海上風電泊位,同步建設母港堆場、海上風電運維泊位等,滿足海上風電施工、建設、產品出運、重件出口等全方位需求,支撐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長遠發展。“一園”指在港區布局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年產值超50萬噸的海工裝備產品,打造輻射閩粵浙,出口東南亞的海上風電海工裝備生產基地。
會上,風電企業代表們也紛紛表態。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在致辭中表示,金風科技將扎根汕頭,把汕頭產業基地打造成為一流的集數字化、智能化、零碳化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并積極承擔履行“鏈長”責任與義務,引領技術創新、發揮集聚優勢、產學研協同發展,提速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史寶峰在致辭中表示,華潤電力將結合汕頭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依托華潤多元化的產業優勢和聯合體的協同優勢,與汕頭市、聯合體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繼續擴大華潤電力在汕新能源投資規模,積極參與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全力支持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
“汕頭是一方投資熱土。”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鳳陽在致辭中提出,京能集團將最大限度發揮優勢,配強資源,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以首都國企的首善標準,為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貢獻京能力量。
▍“四個一體化”
打造完整海上風電產業鏈
建設國際風電創新港重點在創新,關鍵在創新。秉持對標全球海上風電先發城市,重點突出創新前瞻的戰略目標,大會重點推介一批開工的創新型產業項目,包括“四個一體化”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廣東省臨海試驗基地項目兩個綜合項目,合計共8個開工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52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142億元,實現稅收3.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000余人。
備受行業關注的“四個一體化”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是國際風電創新港的前瞻性、補鏈強鏈型綜合性項目。該項目擬建設涵蓋金風科技整機、德力佳齒輪箱、中車永濟發電機、中材科技葉片、海上風電軸承、海上風電人才培訓中心、海上風電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等7個子項目,涵蓋海上風電一體化裝備制造、人才培訓和創新研發等海上風電產業全過程、全業態、全周期。
海上風電人才緊缺素來是行業發展面臨的難題。記者關注到,“四個一體化”項目將規劃建設符合國際組織GWO全球通行的專業級海上風電建設與運維人才的海上風電職業培訓中心,覆蓋海上風電的行業技能需求,如GWO培訓、海上工程技能培訓、運維培訓等,把汕頭打造為世界級海上風電人才集散地、風電產業高端發展的行業新地標。
創新研發方面,汕頭市加快建設海上風電協同創新基礎設施項目,重點謀劃建設35兆瓦(MW)級六自由度全功率加載試驗平臺在內的超大型風電機組電氣,服務未來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測試需要。同時,該項目還前瞻謀劃布局動力學綜合研究實驗室、新型儲能等實驗與檢測中心,為海上風電生產、測試及消納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撐,助力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打造為國際海上風電創新策源地。
正在建設中的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項目是國際風電創新港的創新性、基礎性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奠定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在大容量機組測試方面的世界地位,助力汕頭打造海上風電測試試驗創新高地。
據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介紹,“四個一體化”產業園等項目的落地建設,在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從設計研發、技術創新,到生產制造交付的完整海上風電產業鏈,“未來,汕頭還將謀劃打造海工裝備產業園和儲能氫能產業園,建設國字號工程施工企業和船隊,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未來可期!”
▍成立聯合體
跑出創新港建設“加速度”
除重大項目外,令人矚目的是,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聯合體在本次大會上宣告成立。該聯合體由落戶汕頭的開發投資、裝備制造、施工總承包和檢測認證等龍頭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是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的主力軍。
“汕頭通過海上風電市場資源開發的牽引,全面整合社會優質資源,通過系統工程方法規劃設計了一個格局高、機制新、吸引力強的風電國際發展大藍圖。”武鋼認為,聯合體以市場為導向,打破了政企以及企業之間的壁壘,形成了具有共同愿景的命運和利益共同體。其次,聯合體以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制造業及全產業鏈創新構建了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新機制,實現了零部件、整機制造、試驗、碼頭的高效集成,降低了系統成本,提高了效率,未來將形成汕頭海上發展的“夢之隊生態圈”。
此次項目簽約開工,打響了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開局起步的第一槍,彰顯了汕頭市落實“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工作部署的決心和信心。隨著越來越多風電龍頭力量競相布局,到戰略性創新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越來越多的高端資源、創新要素在這片熱土加速匯聚。
圍繞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建成國際風電創新港為總體目標,汕頭提出推動6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加快建設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積極構建“1+3+3”海上風電生態體系,全力打造20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目標。
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表示,下來,汕頭市委、市政府將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貫徹落實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關于“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努力建設制造強省”的工作部署,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和風電企業,加快建設國際風電創新港,努力構建國家海上風電產業根據地、國際海上風電創新策源地,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汕頭力量。
以海上風電資源開發為支撐,以協同創新為驅動,以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為核心,打造服務全球的海上風電產業新城,以海上風電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大幕正在拉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