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驗收管理工作, 2023年4月17日,水利部 國家檔案局印發《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共五章二十六條。
《辦法》明確了驗收組織、驗收程序及流程、驗收標準等內容,細化了驗收評分內容,并將項目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納入評分內容。
檔案驗收采用評分制,根據評分結果劃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
評分項目包含檔案工作保障體系、檔案收集整理質量、檔案信息化管理等內容,其中,檔案信息化管理部分標準分值占總分100分中的17分。
檔案信息化管理部分細則
檔案信息化管理部分細則
檔案信息化管理部分細則
自2020年以來,我國不斷增加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投入,加快構建國家水網骨干網絡。
2020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8181.7億元,水資源配置工程在建規模7365.2億元;
2021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7576.0億元,水資源配置工程在建規模6911.9億元;
2022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0893億元,比2021年增長43.8%,歷史性邁入萬億臺階。
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水利工程檔案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依據。
在國家政策支持與引導之下,檔案信息化管理已成為檔案管理的發展大趨勢,截止目前,我司已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惠州市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智慧水利項目工程、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工程智慧水利項目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提供檔案信息化服務支持。
現狀問題
水利工程包含江河湖泊治理、水庫及樞紐工程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等。我國水利工程現狀存在涉及范圍廣、工程規模大,周期長,參建主體多,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工程檔案信息化水平低,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巨大困難,工程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無法保障。
管理困難點
1.資料文件繁,管理工作量大。
水利工程覆蓋面大,工程檔案具有產生體量大、主體多、規則雜的特點,依賴紙質文件的傳統工程管理,人員工作量大,且難以及時記錄、收集和歸檔,無法保障檔案系統性和完整性。
2.建設周期長,安全保障低
水利工程建設周期長,在過程管理中,易發生資料破損、缺失等情況,損壞風險大。同時,傳統紙質檔案由于手工整理,流轉過程中容易發生數據錯漏、資料后補等情況,難以保證安全性。
3.經濟效益低,管理成本高
工程檔案信息化水平低,傳統檔案管理以紙質為載體,紙張消耗大、保存設施維護費用高,存儲成本高,且檔案的查詢利用不便,經濟效益性低。
解決方案
為適應行業數字化發展的趨勢,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微柏軟件依據現有國家檔案管理標準及行業規范辦法,針對水利工程的管理需求,結合其檔案工作實際,通過建立起符合國標功能電子檔案管理平臺、覆蓋電子檔案管理全生命周期,實現全面化、規范化的檔案管理;配套可靠、長效、有保障的電子簽名平臺的全套管理體系,優化流程審核,實現業務閉環、完善工程管理體系;建立電子檔案數據備份、恢復、安全管理體系,實現本、異地備份和保護,有效推動水利工程項目檔案數字化、規范化、提升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標桿案例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國務院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13.1千米
總投資約354億元
微柏軟件為項目提供全線工程的檔案管理平臺,為智慧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撐,并定制開發電子簽章系統,在關鍵業務中實現電子文件簽署,大大提高了檔案管理的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為水利工程領域電子簽章推廣應用貢獻“珠三角方案”,同時作為國家檔案局第三批建設項目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試點項目。
建設亮點
結合企業檔案工作建設數字檔案室
依托工程項目信息化建設管理,推動數字檔案室建設,提升企業檔案管理水平。
與門戶組織機構人員全方位無縫對接
PC端和移動端協同管理,實現用戶單點集成、待辦事務集成等,提供檔案在線檢索利用,有效提高檔案應用效率。
電子文件直接生成及歸檔
結合電子簽章技術為項目竣工檔案提供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共享信息性等方面的保障,使電子文件可以通過線上接口進行歸檔
“四性”檢測確保電子檔案真實可靠
結合PDM接口開發技術,根據不同歸檔階段,提供可配置的“四性”檢測方案,保證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確保電子檔案憑證價值、查考價值和保存價值。
照片地圖輔助檔案管理
電子檔案系統中增加照片地圖功能,隨時隨地查看項目影像素材,使資料真正地被利用及保存沉淀,形成數據資產。
從高速公路建設到軌道交通、機場建設、港口航道、水務建設等領域,微柏軟件已憑借深耕20余年的信息化管理經驗和技術積累,服務大型項目超過150個。深耕不輟,行穩致遠,微柏軟件堅持以創新合作為導向,滿足各行業持續增長的信息化建設需求,以實力打造行業定位,數字驅動行業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