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作為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是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將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
《實施意見》提出“兩步走”目標
第一階段到2025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按照夯基礎、優服務、促提升的思路,通過開展技術攻關、建立標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等舉措,力爭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可靠性提升,為實現第二階段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階段到2030年,聚焦鍛長板、促成效,按照樹標桿、強帶動、促轉化的思路,充分發揮可靠性標準引領作用,推動10類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務機構和可靠性專業人才,促進我國制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成為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實施八項重點任務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貫穿于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使用全過程。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可靠性理念得到進一步拓展,需要從安全、經濟、生態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慮,是產品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可靠性。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制造業可靠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總體而言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產業基礎存在諸多短板弱項。
為推動制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實施意見》提出八項重點任務。
一是提升制造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水平。
引導企業樹立以可靠性為核心的質量管理觀,鼓勵企業建立可靠性管理體系,以及貫徹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標準和工具,加強企業可靠性管理評價和質量安全監管,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協同管理。
二是加快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
研究可靠性前沿基礎與應用技術,推廣先進可靠性管理工具,強化可靠性工程技術應用。
三是實施基礎產品可靠性“筑基”和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
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行業,筑牢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及先進基礎工藝的可靠性水平,促進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增長。
四是完善可靠性標準體系。
加快可靠性標準制修訂,編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制修訂基礎共性標準和急需標準;加強可靠性標準統籌協調,完善標準體系協調推進機制,加強標準國際化,強化標準宣貫實施。
五是發揮計量和測試驗證對可靠性的支撐作用。
夯實制造業可靠性計量基礎,加大測量誤差、測量不確定度等計量基礎理論在制造業可靠性中的應用,加強可靠性測試驗證能力建設,為制造業可靠性提升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測試服務。
六是深化數字技術在可靠性提升中的應用。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可靠性工程深度融合,加強數字模型等工具的開發應用及配套標準研制;推動生產制造裝備數字化改造,加強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應用,深化產品故障預測、智能化運維等技術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應用,有效降低產品故障風險,提高產品可靠性。
七是提高可靠性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數據分析和共享利用,建設可靠性基礎數據平臺;加強檢測認證機構能力建設,推動自愿性產品認證、第三方評價認證;強化可靠性培訓、咨詢、診斷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推動將可靠性管理納入企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
八是加強可靠性人才培養。
強化可靠性課程和專業建設,開展可靠性崗位能力評價,建設可靠性實訓基地,加大可靠性人才培訓和繼續教育。
聚焦高端裝備制造
《實施意見》為何聚焦機械、電子、汽車三個行業?
“機械、電子、汽車三個行業產業規模大,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高,輻射帶動能力強,且具備一定的可靠性工作基礎,在制造業可靠性提升中具有代表性。”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機械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已具備相當規模,部分產品可靠性水平提升明顯;電子是工業基礎行業,行業體量大、市場競爭充分,對其他行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重點企業均已建立完善的可靠性管理體系;汽車的安全可靠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息息相關,行業可靠性實踐起步早、步伐快、水平高,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可靠性技術和管理體系。
高端裝備制造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工業體系的基礎和核心,是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具有系統成套、技術復雜、附加價值高、帶動性強、投入強度大等特點,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
“目前,我國精密減速器、高端軸承、先進半導體材料、車規級汽車芯片等基礎產品以及重型數控機床、先進農機、精密測量儀器等整機產品可靠性水平不高。”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實施可靠性“筑基”工程,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及基礎工藝可靠性水平,為相關行業整機產品可靠性提升奠定基礎;通過實施可靠性“倍增”工程,促進可靠性增長,推動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