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中創新活力強、復雜程度高和成果轉化多的領域,發展先進制造業是筑牢實體經濟根基的主要抓手。7月20日,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江蘇徐州,在以“聚焦1650 聚力強群韌鏈”為主題的國家工程機械先進制造業集群(徐州)創新發展大會上,徐工集團“領航·攀登”行動計劃正式對外發布。
徐工集團“領航·攀登”行動計劃,聚焦打造“創新開放、資源互補、互惠共贏、協同發展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目標,聚力實施“科技自立自強、梯隊培育孵化、智改數轉賦能、綠色低碳轉型、擴大國際合作、服務延伸增值、人才引育集聚”七大行動,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
謀定而后動,徐工集團之所以能立下如此宏愿,背后的底氣可見一斑。
官方數據顯示,徐工集團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超千億元,凈利潤增長8倍,組建集團以來連續34年保持國內工程機械第1位,連續三年代表中國企業穩居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制造商,連續四年國內行業唯一入圍“世界品牌500強”榜單,連續十年榮登工程機械行業最具價值品牌榜首。今年1-5月,徐工13個主機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產品出口到193個國家和地區。
“行穩”方能“致遠”,徐工作為“343”創新產業集群“一號產業”鏈主企業,堅守實體經濟,打造形成了全球最齊全完備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鏈。值得注意的是,徐工集團還提出一攬子行動方案:將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帶動集群提檔升級。
“‘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四個新”的重大任務之一。作為工程機械集群“鏈主”企業,感到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東升表示,企業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必須牢記總書記囑托,這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深遠謀劃。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保持并增強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部署“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與考量。
今年以來,徐工集團自主研發35立方超大露天電鏟、新一代G系列智能旋挖鉆機、全球首創新能源無人礦卡等一批“三高一大”產品,全球最大55000噸米核電重塔設計方案通過評審,標志著中國塔機進入超大塔自主創新時代;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攻克了高端全自動變速箱、大扭矩減速機、整車控制器等100余項“卡脖子”關鍵技術。
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是徐工精準部署產業鏈、創新鏈的生動寫照。
徐工通過自主攻關、合資合作,攻克高精尖技術,突破一批具有創新性、標志性的重大技術裝備和“卡脖子”高端核心零部件。同時,在產業布局基礎上,推動傳統產業深耕細分領域,在量的合理增長基礎上更加注重質的有效提升,帶動集群向高端升級;堅持同心多元化,加快戰略新興產業成長性突破、核心零部件產業補短鍛長,進一步穩鏈補鏈強鏈、提升集群能級。
“我們布局了集團‘一體兩翼’和上市公司“5+1”的產業體系,讓我們戰略發展的定力更足、資源更聚焦,再加上戰略新產業、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等細分領域,產業鏈更加齊全、更加完備,這就是我們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在談到創新鏈、產業鏈布局,楊東升堅定地表示。
圍繞創新鏈精準配套供應鏈,
打通全球價值鏈布局
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牢牢掌握關鍵核心零部件,建立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數字化大屏上,清晰地看到貨源發布、接單、調度派車、運輸、電子簽收、在線結算的全流程。這是徐工自主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能高效銜接工廠、承運商、收貨方。
用數字化手段打通供應鏈“堵點”“卡點”,這是徐工給出的“智慧方案”。
近年來,徐工不斷加強數字化建設投入,持續穩固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底盤”,助力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會上,徐工與IBM、SAP正式簽約,達成戰略合作,全面推動智改數轉董事長“一號工程”。
針對供應鏈全生命周期應用場景,徐工聚焦不同用戶的業務需求,創建以流程信息化為核心,以系統集成化為抓手的“智+”系列系統平臺,升級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交互模式,打通供應商端、倉儲物流端、工廠端、經銷商端的信息孤島,構建高效協同、柔性響應的智能供應鏈體系。
與此同時,徐工主動出擊,依托海內外合作資源優勢全力打通國際物流通道,借助物流轉換等方式尋求更多有效解決方案,保障國內重大工程以及海外市場訂單需求。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徐工依托全球供應鏈網絡布局優勢,高效協同生產資源,快速完成配套物資的采購及物流運輸服務,實現采、運、產、銷的高效銜接。
“把創新鏈、技術鏈、供應鏈、資金鏈緊緊捆綁在一起,這才是未來要打造的安全可靠有韌性的供應鏈。”楊東升表示,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打造高質量同盟軍,高質量的供應鏈、銷售鏈。
徐工擁有300+海外經銷商,150+服務備件中心,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90+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出口貿易、海外綠地建廠、跨國并購和全球研發“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今年以來,徐工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擦亮了“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名片。
圍繞產業鏈創新鏈精準配置人才鏈,
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4月1日,第十七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職工組),徐工7名選手參與4個賽項角逐全部獲獎,摘得3金、3銀、1銅的好成績。
“推動創新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徐工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創新高地,努力培育更多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段位技術人才、高技能工匠人才、高產出營銷人才、高素質國際化人才,打造成為具有行業特色的人才鏈、創新鏈。
“扎實落地人才自主培養專職書記‘一號工程’,抓好后繼有人這個徐工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大計。”在楊東升看來,技術、管理、人才都要往中高端走,這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體現。
堅持外部引進和自主培養相結合,徐工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引進,集聚一批行業技術領軍人才、國際化人才;依托徐工企業大學、產業大學兩大人才陣地,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為集群培養和輸送各類優秀人才,讓人才隊伍的底座不斷增厚。
楊東升表示,徐工集團將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強調的“四個新”重大任務,始終以“頂梁柱”的姿態和“排頭兵”的氣魄站位全局、挺膺擔當,以“四鏈”深度融合帶動集群提檔升級,著力構建“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新發展格局,不斷“鏈”就全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為建設制造強省和制造強國發揮強有力的引領支撐作用,把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名片擦得更亮!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