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三一集團內部一場制造變革悄然掀起,一個超級制造平臺的雛形正在顯現。
一直以來,制造沒有理順帶來的事業部組織復雜、人員繁冗等問題,造成極大的內部資源耗損和精力耗損。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分離研發與制造,打造一個專業化、智能化的制造平臺勢在必行,2022年10月的一次集團午餐會上,“制造平臺”首次被提出,成為三一制造的發展方向。事業部級制造平臺建設一馬當先,泵路、重機、重起、重裝、商用車、港機六大制造平臺迅速推進。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架構調整,事業部級制造平臺下設若干二級制造公司,主機子公司不再負責制造,事業部層面設立工藝院、質保本部、生產管理部、設備動力部、工藝支持所、質量檢驗所等部門,加強現場生產的支持和資源的協同。
這就意味著,主機子公司將聚焦研發,全力投入爆款產品開發,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而事業部級制造平臺下各制造公司則將進行資源共享與協同,形成集約效應,提升生產效率。各類平臺化應用緊隨其后,包括大供應鏈平臺、制造人員跨域共享、產能柔性調劑、集中分布式下料、制造軟件融合協同等,實現人員共享、設備整合、輔料統管、計劃統籌、物料統型,大幅提升制造資源共享與協同能力。
一連串動作后,變化在各個產業園與工廠發生。漣源制造公司遇到涂裝工藝疑難問題時,泵路制造平臺迅速響應,工藝院派涂裝團隊前往現場支持與攻關;經分析三車排名前23類物料后,商用車制造平臺發現可減少超1000種物料,通過物料統型,降本機會超4000萬;重裝制造平臺內人力資源一盤棋管理,沈陽產業園累計為西安培養320名一線員工,在沈陽生產高峰期頂崗,節約人工成本上百萬元;......
半年過去,制造平臺成效初顯,大幅提升降本控費、存貨周轉以及交付調度能力,主機子公司總經理研發營銷精力投入提升24%、樣機試制周期縮短36%、制造工藝降本率整體提升188.5%、存貨周轉率提升33%、主機準時交付率達99%......這只是開始。按規劃,三一制造平臺還將不斷升級進化,從事業部級制造平臺到集團級制造平臺,最終成為生態性制造平臺,最大化發揮三一制造優勢,成為裝備制造業的超級制造平臺,為三一發展增添新動力,為行業發展賦予新動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