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下半年交替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系列密集的調研活動格外引人關注:6月25~26日,浙江杭州,溫總理先后調研了阿里巴巴、浙江杭叉工程機械集團等企業;7月2日,湖南長沙,溫總理考察了三一、楚天科技公司、圣得西服飾公司等企業。這張滿滿當當的考察名單中,我們發現,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企業,在國家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創新型企業格外受到關注。三一作為唯一一家總理三次視察,并許諾還會再來的幸運兒,其創新之路備受矚目。
■建創新平臺促發展
6月10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網站和科學技術部網站上公布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三一重工工程機械技術平臺建設項目赫然在列。
據記者了解,三一重工在企業創建之初即啟動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歷時13年,累計投入資金50億,參與人數3萬人,獲18項國家科技計劃支持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支持。
實際上,在創業之初,三一就已經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定了“一高雙核”的創新平臺建設戰略目標。即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堅持“核心部件自主研制”,堅持“高品質”的產品定位。
同時,三一每年將銷售收入的7%投入研發,建立9大試驗檢測中心、58個實驗室,在研發、設計、制造各階段,保證產品品質。此外建立數字化設計平臺,支持全球32個研究院的協同設計。
全力投入后,三一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全規格混凝土泵車臂架,全面取代進口;工程機械專用智能控制器,填補了國內空白;高強度鋼材,打破了國外壟斷;液壓油缸、汽車底盤、回轉支承、分動箱等核心部件,全面實現自制。
此外,三一還研制出世界第一臺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世界最長臂架72米泵車、超高壓混凝土輸送泵、世界首創全液壓平地機、世界鉆進最深旋挖鉆機、國內首臺混合動力挖掘機、國內首臺瀝青轉運車等一大批創新產品。
通過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三一獲得了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自身的高速發展,探索出了一種裝備制造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為我國創新型企業建設提供了借鑒。
■向創新文化要活力
要接到地氣,才能補了底氣。三一的領導者深深明白,創新不僅僅是指揮者們的立指標、下指令,更內化在企業每一個員工心中,成為一種習慣與氣質。
在三一,專門設立了“三一科技節”,在這個節日里,所有的創新人才均有機會受到重獎激勵;最近設立的“董事長信箱”,使得任何級別的員工,都可以直接向董事長建言創新,董辦根據意見效用大小,及時公布獎勵結果;并設立杰出貢獻獎、技術創新獎,實施創新股權激勵;建立與管理職級對等的技術職稱體系,例如:高級工程師相當于總監級別,享受同等薪資和待遇,鼓勵研發人員在技術領域積極創新。
在三一,有兩句話是被禁止使用的——“國外也是這么做的”、“國外還沒這么做過”。
“要相信自己,不要認為國外沒有做過的就不能做,不要認為專家說不行就不行,不要認為書里寫的就一定是對的。”正是這種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寬容失誤、不迷信的創新文化讓三一在邁向世界級企業的道路上永葆活力。
■憑自主研發闖市場
創新的本質在于提供新產品,新產品的本質在于滿足新需求。在邁向世界級企業的進程中,如何滿足世界各地不同市場的新需求,是每一個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
三一人給出了答案:自主創新。
通過一個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三一攻城拔寨。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三一連續8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2009年,成長為全球最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在履帶起重機械領域,三一連續3年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中大噸位市場占有率50%以上。在樁工機械領域,三一連續4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在挖掘機械領域,三一在國產品牌中,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三一瀝青水泥砂漿車連續2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并制訂了國家標準……
7月2日,當總理要離開三一時,不忘給三一鼓勁,“三一在前進,但是前進的路并不平坦,還會充滿荊棘,還會碰到各種困難,但是只要我們目標堅定、勇敢面對、堅韌不拔,努力奮斗,我們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目標”。無畏的三一人相信,只要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定能在邁向世界級企業的進程中披荊斬棘,高奏凱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