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是種精神,更是意志
隨著如今各工程機械企業在產品差異化、營銷差異化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服務由此也成為企業尋求差異化空間彈性最大的領域。而服務在大多數時候不僅體現的是維修水平,響應速度上的差異,還體現在服務細節和服務精神上的差異,這也直接影響著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
在214國道應急保通工程的施工現場,我們見到了徐工壓路機售后服務人員李雨然,他正在有條不紊的檢查著雙鋼輪壓路機的各個零部件。在之前與正平路橋項目副經理曹先生的談話中,我們得知他們剛購進的徐工第四代路面機械產品之一的雙鋼輪壓路機振動并不是很穩定,因此他們非常著急地給徐工西寧辦事處的人員打了電話。李雨然在驅車8個多小時從西寧趕到施工現場后,竟只用了短短5分鐘的時間立馬解決了這一問題。李雨然告訴我們:“其實這臺雙鋼輪壓路機并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操作這條新設備的操作人員是個新手,在操作設備時遇到一點問題時誤認為設備零部件出現問題,動了設備在出廠前就已經調整好的零位,導致該設備振動出現異常。”對此我們問道:“驅車8個多小時趕到海拔4500米的高原檢修一個其實原本并不應該出現的小問題,會不會感到很失落?”李雨然笑道:“這樣的問題我們經歷得太多,只要用戶有任何需求,不論多遠,我們都將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服務人員根本就不允許挑剔用戶?!迸c內地服務人員不同的是,在青藏高原這樣一個中國海拔最高的地區做售后服務,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單說高原缺氧的問題,對于我們這些初上高原的人來說多走幾步便是氣喘吁吁,更別說干活。另外,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其地域面積之大非內地省份可比。對于李雨然他們服務于這一地區的人來說,經常10余個小時在車上是家常便飯。在與李雨然的交談中我們得知,他在這片土地整整奮戰了10年,早已不知高原反應為何物。曾經在青藏鐵路建設工地駐扎了數年,這期間,因為高原反應和疲勞的原因倒下兩次,搶救一次,曾無限接近過死亡,在進行手術和住院的幾個月甚至沒告訴自己新婚的妻子和父母,謊稱工地比較忙沒時間回家。李雨然輕描淡寫地敘述著他這些年來服務于這片土地的一些經歷。
(馮轉 閆考)
施工團隊在徐工產品群前合影
徐工XP262輪胎壓路機在施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