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無序的價格競爭,廈工試圖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來維持自己的龍頭地位。
廈工股份20日發布公告,稱計劃將廈工北方(焦作)裝備制造基地配套橋箱項目尚未投入的7,700萬元,其中的7075萬元用于公司本部的“廈工橋箱技術改造項目”,使現有驅動橋、變速箱產能提升20%,達到年產36000臺套的生產能力,另外625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廈工是全國四大工程機械公司之一,中國第一臺裝載機誕生地,在國內裝載機市場一直處于領軍地位,目前占有率接近20%,焦作基地是其走出廈門布局全國的重要一步,2007年9月開始興建,計劃總投資6.3億元,達產后可年產裝載機1萬臺。
“但現在的國內市場根本就是無序的價格競爭,你五十萬,我就四十九萬五,你四十九萬五,我就四十八萬,在這種前提下,還有什么資金去進行研發的投入?”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玲說。
廈工股份稱,面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態勢及公司的實際情況,公司對總體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將加大新產品、關鍵配套零部件研發及生產的投入,重新構筑適應公司發展的供應鏈,而焦作基地橋箱配套項目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上擴大產能,無法滿足公司裝載機產品升級對橋箱品質提升的需要。
廈工此舉實際上是一次不劃算的買賣。按照此前的設想,配套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0000臺套的生產能力,與焦作基地10000臺裝載機產能進行配比,此舉一方面可有效控制產品質量,控制供貨周期,另一方面提高裝載機的盈利能力,每年可使凈利潤增加2383.66萬元;但此次調整后,將可新增6000臺套橋箱產能,項目達產后年新增利潤僅為1609.68萬元。
廈工股份稱,廈工本部現有橋箱總成產能3萬臺套,此次技改實施后產能將增加到36000臺套,本部生產的橋箱將完能夠保障焦作基地的配套需要。“由此產生的運輸成本也是不能忽略不計的。”平安證券一位分析師說。
“中國很多企業都做得很辛苦,許多利潤卻流失掉了,原因就是關鍵配件全靠購買,別人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如果不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路子,企業就會停滯不前。”陳玲說。
陳玲此次決心將7075萬元轉投本部技改項目,緣于廈工已經在技術創新上嘗到甜頭。2009年12月,全球第一臺以壓縮天然氣為動力的輪式裝載機在廈工問世,該產品使能耗下降50%,噪聲下降50%,維修成本下降40%,污染物排放也大量減少。“新產品不但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還首次成功打入南美市場,獲得了500萬美元的銷售訂單。”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