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在全球經濟風云變幻的當下,整車及工程機械產業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尤為顯著地受到了歐美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俄烏沖突與巴以沖突的持續,不僅加劇了全球能源供應的緊張局勢,推高了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更對依賴這些資源的國家和地區造成了直接沖擊,特別是歐洲市場,其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銷售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俄烏沖突與巴以沖突的持續,不僅影響了歐美地區的商業環境和消費者信心,還間接波及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穩定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顯著上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度高的歐洲國家尤為嚴重。這種能源成本的上升,可能間接抑制了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品的市場需求。消費者對于經濟前景的擔憂可能抑制購車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這類非必需品,其銷售可能因此受到拖累。此外,非洲與亞洲部分國家的高風險指標也提醒我們,整車及工程機械出口需更加謹慎,以規避潛在的信用風險。
區域市場差異與風險分析
根據中國信保2023年的業務數據,整車及工程機械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其中,東歐地區在整車承保方面增幅較高,而歐洲和亞洲則是工程機械承保的主要地區。然而,從風險指標來看,整車出口至非洲市場的信用風險水平最高,部分中東非國家的買方風險指標甚至超過了閾值。在工程機械領域,亞洲市場特別是西亞、北非國家的信用風險也處于較高水平。這要求企業在制定出口策略時,需充分考慮不同市場的風險承受能力,采取差異化風險管理措施。
產品類型與市場需求的變化
產品類型方面,中乘卡等商用車在出口時面臨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這提示企業在產品布局上需更加精細,注重市場細分與需求匹配。同時,有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期間,阿根廷工程機械的進口量同比下降了36.4%,從10505臺降至6682臺。阿根廷工程機械進口的大幅下降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相關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動態,及時調整市場策略,以應對潛在的市場風險。
補貼政策退坡與市場銷量展望
Canalys報告指出,在各國政府電動汽車激勵政策的推動下,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預計達到1370萬輛,同比增長29%。然而,隨著部分國家補貼政策的退坡和借貸成本的上升,預計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速將放緩至27.1%,達到1750萬輛。特別地,北美市場的電動汽車普及率相對較低,僅為12.5%,但其市場增長潛力仍不容忽視。中國車企在拓展海外市場時,需密切關注各國補貼政策的變化趨勢,合理預期市場銷量,制定靈活的市場拓展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銷量波動。
貿易壁壘與保護主義抬頭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部分發達市場國家出于保護本土產業的考慮,紛紛采取貿易壁壘措施,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進口。例如,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而美國則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和科學法案》等法案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進口并加強本土新能源發展。這無疑增加了中國車企進入這些市場的難度。面對這一挑戰,中國車企需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尋求多元化的市場出口渠道,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綜上所述,整車及工程機械產業鏈正面臨著地緣政治沖突、區域市場風險、產品類型差異、市場需求變化以及貿易壁壘等多重挑戰。整車及工程機械產業鏈在面對全球變局與挑戰時,需保持高度的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通過加強市場研究、優化產品布局、強化風險管理等措施,企業可以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