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發現,自 2023 年以來,全球 10,000 名受訪者中認為AI可以勝任部分工作的比例上升 13%
僅38% 受訪者認為量子計算伴隨的機遇大于風險
約 1200 名技術專家于英國愛丁堡召開2024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體大會,主辦方BSI隨后在報告中公布相關研究數據
96%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愿意增加個人數據共享以促進全電力社會的轉型,此項支持率全球領先
英國愛丁堡2024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10月21日至25日,由英國標準協會(以下簡稱BSI)主辦的第88屆國際電工委員會(以下簡稱IEC)全體大會在英國愛丁堡成功召開,這是自1985年以來,該大會再次在英國舉行。本次大會匯聚了約1200位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的專家,共同探討前沿科技領域的標準化發展。在大會召開之際,BSI發布了《創新成就未來:AI技術、量子計算與全電力社會》報告,旨在幫助建立對此社會形態的公眾認知。本次會議聚焦于行業如何推動數字化和電氣化的未來轉型,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造福人類社會。會議重點討論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量子技術以及凈零排放等關鍵議題,以及能源、工業生產、醫療保健和交通等領域的電氣化與數字化。
BSI 隨后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AI技術方面的公眾信心大幅增長。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認為AI能夠勝任部分工作,高于 2023 年的 38%。同樣,53%的受訪者認為AI能夠幫助完成初級工作,高于上一年度的16%。盡管如此,超過五分之三(62%)的受訪者認為應建立相關標準體系以解決AI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或疏漏,57%的受訪者則擔心使用AI時個人隱私泄露。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調查中展示出了對于AI技術較高的熱情與支持度。96%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愿意增加個人數據共享以促進全電力社會的轉型,此項支持率為全球最高。59%的中國受訪者則預期到2050年,企業能夠運用AI賦能職場。此外,6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AI與人工監管結合時效果最佳,64%則主張采用標準化體系來解決AI相關問題。同時,中國受訪者對量子技術應用的支持率也全球領先,54%的受訪中國企業認為其機遇大于風險。
BSI的報告顯示,相較于AI,全球消費者對量子計算等技術的認知較為有限。僅40%的受訪者認同政府和專家已向公眾充分傳達了量子計算的機遇和風險,且僅有 38%認為超級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所帶來的機遇大于風險。與此同時,全球部分受訪者對量子計算的廣泛應用表示擔憂。34% 的受訪者認為,這可能加重對計算技術的依賴,29% 的受訪者則擔心超級計算會大幅增加全球碳排放,進而影響氣候變化。
憂慮之外,BSI發布的《創新成就未來》報告也展現了公眾對技術發展的期望。41% 的受訪者預計到 2055 年AI能夠達到或超過人類的能力,42%的受訪者則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融入日常生活。34%和33%的受訪者分別預期太空太陽能和抗衰老藥物等創新產品將有重大突破。
此外,BSI的報告顯示,即使全電力社會的轉型需要共享更多個人數據,全球支持率依然高達76%。支持率最高的國家分別是中國(96%)和印度(89%),與之對比,英國受訪者中的支持率僅有54%。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全電力社會有助于提升有特殊護理需求個體的社會參與度,也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便利性從而減少污染排放。
為縮小認知差距并增強公眾信任,行業間共同協作以實施有效保障措施是關鍵所在。這種協作能夠確保新興技術的開發及應用過程中能夠考慮到安全、倫理和包容性。通過回應公眾關切 、加強溝通,以及遵循國際標準,行業領軍者有望進一步增強社會對全電互聯轉型的信心,加速實現全電力社會的轉型。
BSI標準總監Scott Steedman 表示:"BSI研究表明,英國公眾對AI等新興技術,尤其是超級計算等未來技術的信心遠低于其他國家。由此可見,英國公眾對數字科技缺乏信任,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本屆在愛丁堡召開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會議期間向公眾開放了 BSI 主辦的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相關會議。要建立對新技術的信任,就必須制定強有力的國際標準,向消費者、行業和政府提供可靠保障。世界正朝著全電力社會的方向前進,作為國家標準機構,BSI 致力于為新興科技建設強大、可靠的市場管理體系。"
BSI全球數字總監Mark Thirlwell表示:"廣泛而謹慎地運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對于社會益處良多。這不僅能提高效率和生產力,還有助于我們有效應對氣候危機、癌癥檢測治療等嚴峻挑戰。但只有提升公眾信任度,我們才可能使科技成為造福社會的向善力量?,F在,我們有機會建設一個能有效監管新興科技的生態系統,從而提升信任度以及激發創新。同時,溝通和教育是一切的基礎。要想提升公眾信任度,就需要增進公眾對新興科技的了解。"
IEC秘書長Philippe Metzger表示:"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潛力方興未艾。無人駕駛汽車、金融領域的超級計算等技術有望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建立公眾信任的科技標準至關重要。BSI的最新研究強調了行業標準系統中的每位成員在構建信任、推動創新與實現合規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愛丁堡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大會上,我們凝聚了全球力量,致力于將行業標準與合規性評估運用到新興科技領域,順勢而為,面向未來。"
關于BSI
BSI是一家國際業務改進及標準公司,與全球各行業超過77,500家客戶合作。我們為組織賦予信心,通過合作模式,共同解決社會的關鍵問題——涵蓋全球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數字信任及種種話題——最終邁向更美好的社會和可持續的世界。
BSI服務于全球195個國家的77,500多個客戶;這些組織與員工、客戶、相關方和社區的合作基礎之一是建立數字信任。BSI擁有涵蓋眾多行業(汽車、航空航天、建筑環境、食品、零售、醫療保健等)的豐富技能和專業知識,提供標準和知識、認證服務、培訓、法規服務的全面業務。
一個世紀以來,BSI一直因致力于對組織和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建立信任和改善生活而受到廣泛認可。如今,BSI通過自身擁有的15,000人的全球專家網絡與工業與消費者團體、組織和政府合作,通過滿足客戶需求來實現我們的企業使命。
BSI是全球首家國家標準機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以及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CENELEC和ETSI)成員。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