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工程行業經歷著嚴峻的挑戰,整體業務量下滑、新增項目稀缺,疊加經濟環境變化及行業競爭的加劇,業內人士明顯感受到“凜冬”的威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工程人面臨著職業困惑,是堅守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還是另謀出路?現任深圳市茂名商會常務理事,深圳市高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光明片區會長,深圳市光明商會副會長余武文先生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工程行業的痛點,并探討數字化轉型的可行性及其帶來的機遇。
工程行業的六大痛點
工程行業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工程行業以來,余武文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工程行業從業經驗,經過思考和總結,他認為當前行業主要面臨六大痛點,且這些痛點直擊行業的核心問題。
業務難找。隨著工程量的減少,競爭愈發激烈,再加上信息不對稱問題愈發嚴重,導致有業務資源的人找不到合適的施工團隊,而施工團隊又難以找到優質項目。中間人的轉介紹導致層層轉包,最終接手的項目往往利潤微薄,甚至引發社會問題。
人才難招。找項目只是第一步,在找到項目之后如何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施工團隊也是行業內的一大難題。信息不對稱導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招聘和試錯成本極高。
管理難協同。項目啟動后,如何有效統籌人員、機械、材料的協同管理至關重要。進度、成本、質量、安全、資料和人的行為管理這六個方面必須步調一致,才能達到既定目標。但在現實實踐中,要想實現同步管理,往往面臨諸多困難。
成本難管控。成本控制是工程項目的核心,包括人員、機械、材料和人員效率等各個方面。如果指標控制不好,利潤就會流失,對企業而言,無利可圖的付出是無價值的。
資金難跟上。工程項目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這是行業的最大痛點之一。業主方資金不到位、審批流程冗長、承包商請款資料不合格、自有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資金流動不暢,進而影響項目進展。
結算回款難。竣工結算時,如何快速、準確地完成結算并拿到款項是一大挑戰。結算資料齊全、核對工程量和單價準確、協調溝通順暢是快速達成結算報告和審計報告的關鍵。
余武文認為,上述六大痛點不僅是某個工程人或者企業所面對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盡管工程行業面臨諸多困境,但余武文認為這個行業不會消失,同時他也指出每個人都需要冷靜分析自己的優劣勢進而做出選擇。對于那些具備轉行條件的人來說,轉行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人其實并不具備轉行條件,或者說短時間內難以轉行,所以討論如何堅守行業并尋求突破仍是一個具備現實意義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余武文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要想堅守行業并尋求突破,首先要“壯士斷臂”開源節流活下去,其次是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尋求進一步發展。
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確保企業的生存。大企業和小公司都需要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工程結算、回收工程款等措施來保障現金流,確保企業活下去的能力。同時,在選擇新項目時要謹慎,確保不虧錢或有微利的情況下才能承接。
但需要注意的是,余武文強調,開源節流僅是最低限度幫助業內企業渡過難關的一種方式,且不一定能夠成功。所以,業內企業要想取得發展,應該積極謀求數字化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整合。
“創新,始終是企業求發展的不二法門。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組織、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余武文說。
為了踐行數字化轉型這個理念,余武文帶領團隊創建了《聚眾人工程云》平臺。據悉,該平臺定位為數字化工程全產業鏈共享賦能合伙創業平臺的開創者,集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于一身。
一方面,該平臺為資源人和工程公司老板提供資源變現的渠道,使他們能夠繼續經營好自己的企業;另一方面,為初入行的年輕人提供創業賦能,降低創業門檻,減輕創業壓力,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
通過這種模式,初次創業者和二次創業者能夠以低門檻、低成本、低代價、輕資產的方式創業,實現資源共享、降本增效。合伙制讓創業者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承擔盈虧,打造利益共同體,這是未來發展的主要創業模式。
共創共建數字化工程產業鏈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需要通過創新尋找解決工程行業危機的突破口。共創共建數字化工程產業鏈共享賦能合伙創業平臺是最佳選擇。”余武文表示。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維模式的轉變。通過擁抱數字化,打造新質生產力,工程行業能夠煥發新的生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型經濟模式的興起,為工程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聚眾人工程云》平臺通過整合資源,為鐵三角創業合伙人賦能,為企業家打造百年企業、樂享百歲人生提供服務。這一平臺不僅解決了工程行業面臨的痛點,更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余武文強調,工程行業的困境并非不可逾越,通過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鏈整合,我們能夠找到解決之道。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需要勇于創新、積極應對,共同推動工程行業的轉型升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